正文 第18章 讚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1)(1 / 3)

恰到好處的旁白與發自內心的讚美

談話類節目日漸增多,往往考驗著主持人的控場能力及應變能力。央視名嘴崔永元算是這方麵做得比較好的。很多觀眾都說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就是耐看。深入淺出,輕鬆幽默,親切自然,其樂融融,自始至終美不勝收。其實,這是小崔比較擅長運用“旁白”的方式來推動節目的進行。

在《實話實說——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期中,見義勇為的薛老師等嘉賓的發言一般都是幾百個字,而崔永元的應接絕大多數都是幾個字,十幾個字,像“但是,圍觀不是個辦法”、“從小偷變成病人了”、“薛先生,您心情好一點了嗎”、“犯罪分子都是紙老虎”等等,很容易讓人想起中國民間文藝的一種形式“三句半”,崔永元就是那個說“半句”的角色,雖然他把很大的空間都留給了嘉賓和觀眾,但是,誰都得承認,全場都還是在“乖乖”地跟著他的“半句”走。

BBC聲音培訓員大衛·鄧希爾曾指出:“權威性不是指聲音,權威性是種狀態。”這位總是麵帶笑容的“鄰居大媽的兒子——小崔”牢牢地控製著場上的話語權。

喜歡聽好話受讚美是人的天性之一。每個人都會對來自社會或他人的得當讚美而感到自尊心和榮譽感得到滿足。而當我們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讚賞,並感到愉悅和鼓舞時,不免會對說話者產生親切感,從而使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係就是從這裏開始的。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說:“人類最深刻的衝力是做一位重要人物,因為重要的人物常常能得到別人的讚美。”林肯的相貌算得上是百裏數一的醜陋,但他卻知道讚美的重要性,他曾以這樣一句話作為一封信的開頭:“每個人都喜歡讚美的話,你我都不例外……”

法國的拿破侖,具有高超的統率和領導藝術,他主張對士兵“不用皮鞭而用榮譽來進行管理”,認為一個在夥伴麵前受了體罰的人是不會為你效命疆場的。為激發和培養官兵的榮譽感,拿破侖對每一位立了戰功的官兵,都加官晉爵,授旗贈章,還在全軍進行廣泛通報宣傳,通過這些讚揚和變相讚揚,來激勵官兵勇敢地去戰鬥。

美國“化妝品皇後”玫琳凱的成功之道,是她善於用讚美來激勵自已的員工。玫琳凱公司裏的一位推銷員,雖然很有能力,但由於她經驗不足,因此兩次展銷會上都沒有賣出什麼東西。在第三次展銷會上,她終於賣出了35美元的東西。雖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數目少得可憐,但玫琳凱反而表揚她說:“你賣出了35美元,比前兩次強多了,真是了不起!”

老板誠懇的讚揚,令這位推銷員心裏熱乎乎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她終於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推銷員,財富與名望都不斷地增加。

美國商界中,年薪最早超過100萬美元的管理者叫查爾斯·斯科爾特。他被安德魯·卡內基選拔為新組建的美國鋼鐵公司的第一任總裁,而當時他隻有38歲。由於當時沒有個人所得稅,人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因此這100萬美元價值相當高。為什麼斯科爾特能夠獲得如此高的年薪呢?他是天才嗎?當然不是,斯科爾特親口說過,對於鋼鐵怎樣製造,他手下的許多人比他懂得還要多。

斯科爾特說,他能夠拿到這麼多的年薪,是因為他知道跟別人相處的本領。他說那隻是一句話,但這句話應該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有人住的地方,每個人都要背下來,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他說:“我認為,我那些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擁有的最大的資產。而能夠讓一個人發揮出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鼓勵和讚美。”

“我曾在世界各地見到過許多大人物,”斯科爾特說,“但是,至今我還沒有發現任何人——無論他多麼偉大,地位多麼崇高——在被讚許的情況下,會比在被批評的情況下工作成績更佳、更賣力。”

因為,隻要是人,就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沒有人喜歡遭到別人的指責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