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達成了這一項明顯有利於小公司的協議。這次小公司能夠打敗“巨無霸”,取得談判的成功,關鍵就在於小公司的沉默,時機不成熟的時候,他們保持沉默,使對手摸不著頭腦,盲目驕傲自大,同時也為自己贏得時間研究對手的方案,給了對手措手不及的一擊。
其實何止在商業談判中,在生活中我們也要遵循這種“時機未到保持沉默”的作風。老一輩人總是諄諄教導我們“話到嘴邊留半句,不可全拋一片心”,“言多必失,語多傷人”、“君子三緘其口”的古訓,也把緘口不言作為練達的安身處世之道。今天,我們亦應謹記這些古訓,該沉默時一定要沉默。
隻聽字麵的意思就作決定,恐怕機會就跑掉了有的時候,人們並不會直接將自己的意思表述出來,他們會采用一些委婉的方式來暗示,如果我們隻聽對方的字麵意思,那就很可能不能理解對方的真正意圖。比如,對方說:你冷不冷?這句話表麵上的意思是:你現在感覺溫度是高還是低?是否感覺到有點冷?而他的言外之意則可能是:我有點冷,你能不能把空調溫度調高點?所以你要傾聽到位,才能理解對方的意思。
範曉萱是大小S最親密的姐妹,她們的結識很有趣。有一次,大S在機場等飛機時看到了範曉萱的節目,大S覺得這個女生長得好特別啊!沒多久後,三個人一起做節目,雖然彼此對對方都很有好感,但是卻誰都不願意主動搭訕。最後範曉萱終於找到話題了,因為她發現這姐妹倆的腋下十分幹淨,不像自己剃腋毛後總會留下痕跡,於是,範曉萱主動搭訕:“請問,你們的腋毛是用刮的還是用剃的?”就這一句話,拉近了三個人的距離,從此,範曉萱成了大小S的死黨。
其實,範曉萱肯定不隻是想問問那個非常無聊的問題的,而是打算打破她們之間的隔閡,為彼此的進一步交流作鋪墊的。非常巧的是,大小S姐妹也是非常懂得說話藝術的人,聰明地收到了範曉萱遞過來的“橄欖枝”,三人順理成章地成為好姐妹了。假如,大小S不懂得範曉萱的話的意思,恐怕就會說一句:“真無聊!”那怎麼還會有後來的故事呢?
一家公司的公關部有兩個小組,兩個組長都在明爭暗鬥地想當上公關部經理。恰逢公司搬家,一組組長對大家說,爭取在這次搬家的過程中好好表現。因此全組齊心協力,熱火朝天地幹起來。等到二組的人馬趕到的時候,公關部的新辦公室已經變得窗明幾淨了。
正在此時,老板也到了,說:“嗬,收拾得真幹淨呀,一組的同誌們辛苦了!”
一組的組長洋洋得意:“謝謝您的誇獎。”接著老板又說:“我們那層現在還是一片狼藉呢!新來的幾個小孩一點也不會幹活,什麼事都叫我操心!”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二組的組長聽出這話外有音,搶先說:
“哦,那我們立刻上去收拾,您今天辛苦了,先歇會吧!二組的都跟我上樓!”
可想而知,一組的功勞雖大但卻遠不如二組在老板心裏留下的印象深。說話聽聲,鑼鼓聽音,生活中有大量的話不用直接說出來,話裏帶出來就行了,更有不能直言的意思,得靠暗示來表達。於是便有一語雙關、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等旁敲側擊的藝術性語言。
接話很簡單,可以回答,可以附和。解話似也不難,除了直言明意易於理解外,“聽話聽聲,鑼鼓聽音”也能幫你聽出言外之意來。但在實際交談中,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解話準確、接話恰當的。
接話的正確與否,除了說話者自身的修養及駕馭語言的能力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解話”的準確與否。切不可小看“解話”錯誤,這不僅是製造幾個笑話的小事,還影響到人際交往是否會產生矛盾和誤會。
假如你到朋友家做客,千萬不能對食物或玲瓏精品大加讚美,例如不能說“這瓶酒真好,我見都沒見過”、“這打火機挺漂亮的”等等,否則朋友會以為你想喝酒或索要禮品了。
不過,萬一你說了一句含有無用內涵的話語,那也不必驚慌失措,因話語的內涵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可消去性。據英格蘭語言學家蓋上達的論證,話語的字麵所斷定的內容要強於它的會話內涵,因此可以用話語本身來消去會話內涵。我們把上麵的例子引申一下,當你在朋友家做客,貿然說出“這瓶酒真好,我見都沒見過”時,你的朋友定會認為你想喝這瓶酒,因為這句話語本身就有“想喝這酒”的內涵,但這時你也不必驚慌,你可以把語氣轉一轉:“可惜我沒有喝酒的口福,我對酒精過敏。”這樣便會消去此內涵,從而讓你的朋友如釋重負。
所以,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字麵表達是否得體,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會話內涵是否恰當。同時我們在聽話的時候,也不要隻聽字麵意思就作決定,要深層次地挖掘對方話中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