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寫《正氣歌》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趙擴因病去世,他的繼子趙昀即位做了皇帝,即曆史上的宋理宗。理宗即位不久,北方的蒙古滅亡了金國,並立即南下攻打南宋。這時候,南宋朝廷上由奸臣賈似道當權,朝政十分腐敗,所以南宋軍隊一觸即潰,處處打敗仗。理宗寶祐六年(1258年)蒙古軍完成了對南宋的戰略包圍,分兵3路,大舉進攻。蒙哥汗親自率領蒙古軍主力進攻四川,計劃攻下四川後,3路軍隊會師鄂州(今湖北武昌),順長江而下,直奔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蒙哥汗在攻占成都後,趾高氣揚,於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春進圍合州(今四川合川合州知州王堅與副將張鈺團結一致,決定憑借前任四川安撫使餘階所修築的釣魚城天險,抵抗蒙古軍的進攻。蒙古軍先鋒汪德臣部多次逼近合州城牆,都被宋軍打了回去。汪德臣喊話招降,王堅不但不予理睬,還下令發炮轟擊,蒙古軍攻城的雲梯被打斷,汪德臣受了重傷。蒙哥汗親自帶兵發動又一次進攻,結果他也被炮石擊中受了重傷,不久死於軍中。
蒙哥汗死時,他的弟弟忽必烈正在圍攻鄂州,聽說蒙哥汗已死,就急忙收兵回到北方,繼承了汗位。過了幾年,忽必烈把都城遷到燕京(後來改稱大都),建國號為元,他就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先後擊敗了蒙古貴族中的反對派,鞏固了在北方的統治地位,然後又繼續派大軍南下,準備最後滅亡南宋。
在此期間,南宋的理宗於景定五年(1264年)去世,他的繼子趙棰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度宗。朝廷上依然是賈似道當權,政治上毫無起色,甚至比以前更加腐敗了。宋度宗為了討賈似道的喜歡,用國庫裏的錢為他在西湖的葛嶺修建了一座住宅。賈似道嫌這住宅太小,又霸占公地加以忙充,取名為“半閑堂”。他一天到晚在半閑堂裏玩耍,找人跟他鬥蟋蟀,一點公事也不辦,前線傳來戰報,他往桌子上一放,一眼也不看。
這時候,南下的蒙古軍已經包圍了襄陽和樊城。襄樊守軍奮勇抵抗,堅持了好幾年。駐守郢州(令湖北江陵)的宋將李庭芝,打造了100多艘輕快戰船,招募了以張順、張貴為首的民兵3000人,乘船去援救襄樊。張順、張貴英勇戰鬥,由於眾寡懸殊,都壯烈犧牲了。最後樊城被攻破,襄陽的守將投降了元軍。
襄樊失陷,南宋朝廷十分震驚。不久,宋度宗病死,年僅4歲的宋恭宗趙黑即位,改元德祐。元朝乘機派出20萬大軍,由左丞相伯顏統領,分兵兩路,攻打南宋首都臨安。
元軍迫近臨安的時候,宋恭宗的祖母謝太後趕忙下詔號召各地起兵“勤王”,解救皇室的危難。可是,過了好些日子,隻有文天祥和張世傑等少數幾個人帶兵前來“勤王”。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狀元出身,當時正在贛州(今屬江西)擔任知州。他接到勤王的詔書,立即變賣了家產,招募1方多名勇士,星夜趕往臨安。有人勸告他說:“如今元軍大兵壓境,你用新招募來的烏合之眾去迎敵,猶如趕了一群羊去鬥猛虎,這不是白白地去送死嗎!“文天祥回答說:“我也知道事實確是如此,但是國家有難,我不能坐視不救,所以隻好不自量力,以身赴難。我希望天下的忠臣義士能聞風而起,大宋的天下也許還能有救。
文天祥帶兵到臨安的時候,南宋朝廷的右丞相陳宜中正在主持求和。丨射太後表示南宋皇帝可以向元朝皇帝稱侄或侄孫。元相伯顏不答應。謝太後又表示南宋皇帝願意奉表稱臣。伯顏這才同意進一步商議。文天祥和張世傑反對這種妥協投降的做法,他們提議請太皇太後(即謝太後)、太後、皇帝先乘船入海躲避,由他們帶兵同元軍決一死戰,保衛宋朝江山。可是陳宜中一心想投降,不想、抵抗。張世傑見臨安危在旦夕,便到定海一帶去招兵買馬。宜中代替皇帝起草了降表,連同皇帝的大印一起送給元軍。伯顏要陳宜中親自去商議投降的事情,陳宜中害怕被元軍扣留,不敢前往,連夜逃往溫州。
謝太後見陳宜中逃走,隻好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派他去元軍兵營議和。文天祥本來不願意去做這種屈辱的事情,但是太後的命令不好違抗,隻好硬著頭皮前往。他到了元營,堅持雙方要平等談判,不肯屈服,結果被伯顏扣留,押解北去。
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伯顏帶兵進入臨安,俘擄了謝太後、恭宗友文武百官,押送北方,南宋王朝名存實亡了。
臨笨城破之前,宋恭宗的兩個異母哥哥、9歲的趙是和6歲的趙爵,由人護送逃出臨安,經海路到達溫州。又由大臣陸秀夫、張世傑等人護送到了福州。他們擁立趙是做了皇帝,建立起流亡的小朝廷。趙是後來被稱為宋端宗。
文天祥在被元軍押送北去的途中,乘元軍不備,夜裏偷偷逃走。他聽說趙罡已在福州稱帝,就趕到福州。文天祥建議朝廷重整軍隊,先收複浙江。他從福建經廣東東部,出兵江西,準備恢複南宋的天下。那時候,江西人民因為不堪忍受元軍的壓迫,自發地組織起許多支抗元隊伍。他們聽說文天祥帶兵進入江西,紛紛趕來和文天祥聯合抗元。抗元聯軍在雩都(今江西於都)大敗元軍,收複了興國和贛州、吉州附近的一些縣城,並包圍了贛州和吉州。
元朝統治者聽說文天祥到了江西,立即派大批騎兵,加強了對江西的攻勢。文天祥派去圍攻贛州的軍隊被元軍打敗,駐守在興國的軍隊也受到了嚴重威脅。文天祥帶兵北上,準備和圍攻吉州的軍隊會師。途中得知圍攻吉州的軍隊也被元軍打敗了,他隻好帶兵趕快向福建方向撤退。元軍倚仗人多,在後麵緊緊追趕。在一處叫方石嶺的地方,元軍眼看就要追上文天祥了。這時候,文天祥手下一位名叫鞏信的將軍,帶領一些士兵掩護文天祥撤退。結果,鞏信和士兵都壯烈犧牲。文天祥在脫險後的第二天,在一處叫空坑的地方,又被元軍追上了。文天祥手下的將軍趙時賞,走在隊伍最後麵,假裝是文天祥,把元軍的主力吸引到他那裏,保護文天祥又一次脫險。可是,趙時賞卻被元軍俘獲,英勇犧牲。文天祥撤退到了循州(今廣東龍川)進駐樹林稠密的南嶺,稍事休整,準備再戰。
趙是隻做了3年皇帝就病死了,陸秀夫、張世傑又擁立趙爵做皇帝,退守厘山(今廣東新會以南海上一個小島文天祥經過休整後,在廣東潮陽一帶阻擊元軍。
不久,南宋叛臣張弘範率領元軍趕到潮陽。有一天,文天祥的隊伍正在海豐縣附近的五坡嶺開飯,張弘範突然帶兵包圍了五坡嶺。文天祥的隊伍來不及抵抗,一些人投降了,一些人跳了崖。文天祥不幸被俘。
張弘範把文天祥押到船上,勸他投降,遭到他的痛斥。張弘範又強迫他寫信招降張世傑,也被他堅決拒絕了。文天祥站在船頭上,麵對浩瀚的零丁洋海麵,悲憤萬分,揮筆疾書,寫不了《過零丁洋》這首千古傳誦的著名詩篇。他在詩的最後寫了兩句擲地鏗鏘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