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傑出帝王(六)(3 / 3)

對於手工業和商業,康熙帝采取了一些支持和鼓勵政策。他減少了江南紡織業的稅額,取消了過去每家機戶擁有的織機不準超過100張的限製,允許民間開采銅、鐵礦;康熙帝提出“恤商”、“利商便民”的口號,禁止一些關津渡口對商人任意加征雜稅,1684年,康熙帝宣布廢除禁海令,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康熙帝推行的上述恢複和發展經濟的措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他統治時期,耕地麵積、糧食產量都大為譜加,人口增多,工商業得到較大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國家財政出現良好狀況,國庫存銀常在四、五千萬兩左右。

康熙帝不僅是一位重視經濟的皇帝,還是一位愛好科學的皇帝,他能不帶種族的偏見,聘用了許多外國傳教士,向他們虛心地學習西方科學知識。

康熙帝對數學的興趣很濃,在南懷仁、白晉等人的指導下,他先後學習了歐幾裏得初等幾何、巴蒂斯的《實用和理論幾何學》以及代數、對數、三角等多種數學科目,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他還經常向大臣們講授數學,推動了當時我國數學的發展。

康熙帝對天文學也有很大的興趣,他向西方傳教士南懷仁等人學習天文曆法以及天文儀器的用法,後來,巳能比較熟練地運用當時各種先進的天文儀器進行觀測,例如,用照準儀測定太陽子午線的高度,用大型子午環測定時分等等。他甚至能準確地計算出某日某時日晷表麵上所顯示的陰影位置,並指出欽天監在天文推算中的錯誤,對天文學有了較深的造詣。

對於地理學、西方醫學、歐洲音樂等等方麵,康熙帝也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他以洋教士為師,對這些知識進行了學習或了解。作為康熙帝一個中國封建君主,能認真地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這在當時是很不簡單的,康熙帝是中國古代帝王中較為係統地學習了西方科學文化的第一人。

反擊沙俄鞏固邊疆

康熙在其統治期閭,在抗擊外來侵略、反對民族分裂勢力、鞏固邊疆方麵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統一台灣之後不久,康熙就開始領導反擊沙俄侵略的軍事行動。

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直至鄂霍茨克海的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我國曆史上的唐、遼、金、元、明等王朝,都在這個地區建立了行政管理機構,對那裏實行有效的統治。清王朝建立之後,接管了明朝的全部疆土,繼續行使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權。但自17世紀以後,沙皇俄國開始派遣侵略軍侵入我黑龍江地區。沙俄侵略者所到之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波雅可夫率領的第一批侵略軍,曾經滅絕人性地在一個冬天裏吃了50個屮國居民。哈巴羅夫統領的侵略軍於1650年侵入黑龍江流域之後,采用屠殺的手段來對付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在桂古達爾城一次就屠殺了661人,還搶走婦女243人和兒童118人,全城隻剩15人幸免於難。與此同時,沙俄侵略者還一再在我黑龍江流域修築尼布楚、雅克薩等城、企圖以此作為進一步侵略我國的軍事據點,甚至猖狂地叫嚷,要派2000名哥薩克騎兵,征服中國長城以北地區。

康熙帝對沙俄人侵我黑龍江流域之事十分關注,他明確地表示;“以黑龍江之地最為扼要”,決不可放棄。他曾經希望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沙俄政府置之不理,於是,康熙帝在經過長期準備之層,於1685年命清軍進攻沙俄侵略軍盤據的雅克薩城。清軍在都統彭春、副都統郎坦、班達爾《尼布楚條約》劃定的中俄邊界。

康熙帝領導中國軍民反擊沙俄侵略的結果,收回了被沙俄侵占的一部分領土,遏製了沙俄對黑龍江地區的侵略,在很沙、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的率領下,分水陸兩路進軍,同年6月兵抵雅克薩城下,在清軍猛烈的攻勢下,侵略者被迫投降,清軍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並平毀了雅克薩城。然而,在清軍撤離之後,沙俄侵略軍卷土重來,他們在雅克薩的廢墟上重建了更為堅固的城堡,企圖長期盤蹈。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帝毅然決定進行第二次雅克薩之戰。1686年7—10月,清軍包圍了雅克薩城並與沙俄侵略軍展開激戰,在戰鬥中,俄軍傷亡慘重,其頭目托爾布津也被擊斃,後來俄軍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兩國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正式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該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規定了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很長一段時間內保障了我國東北邊疆的安全。

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的第二年,康熙帝開始著手解決噶爾丹叛亂問題。

噶爾丹是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頭目,他與沙俄相勾結,策動叛亂,企圖分裂中國。1688年,他率軍向喀爾喀蒙古發動突然襲擊,大肆進行殺掠,喀爾喀蒙古人民的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1690年,噶爾丹率叛軍攻入內蒙古地區,前鋒已至距北京隻有約450公裏的地方。麵對這一嚴重的局勢,康熙帝力斥了大臣中主張妥協退讓的論調,決定禦駕親征。這年8月,康熙帝率領的軍隊在烏蘭布通與叛軍相遇並發生激戰,清軍以猛烈的炮火攻破了叛軍的“駝城陣”,叛軍潰敗,噶爾丹狼狽逃竄。此役後,噶爾丹假腥腥地向康熙帝修書乞降,但賊心不死,後來,再次發動叛亂。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率軍親征噶爾丹。他親自統領中路大軍,馳驅幾千裏,穿越荒無人煙的大沙漠,在克魯倫河與叛軍相遇,叛軍見皇帝親征、士無鬥誌,一觸即潰,倉惶而逃,後又遭到西路軍的截殺,主力被殲滅殆盡,噶爾丹僅率數十騎逃去。1697年,康熙帝為了給噶爾丹以最後一擊,進行了第三次親征,噶爾丹陷人重圍,走投無路,服毒身亡。

噶爾丹死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的支持下,又在西北和西南發動叛亂,1720年,康熙帝命第十四子胤褪為撫遠大將軍,進軍西藏,平定了叛亂。

康熙帝在位期間十分重視維護國家統一、鞏固邊疆的問題,並在這方麵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但就在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後不久,1722年,康熙帝因病逝世,終年69歲,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