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北地驚變(1 / 2)

午膳是在慈安堂偏廳用的,擺了大圓桌三桌,豐啟年和李氏已經平複心情,麵上看不出絲毫,至於心裏如何,那隻能是茹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青茗未再出聲,仍舊是一副孤僻的模樣,青離早就按捺不住,拉著青思湊到青茗身邊說個不停。

豐家的家宴氣氛十分隨意,不似文官或貴族人家規矩眾多,仍然承襲了粗放的平民風氣,豐老夫人喜愛這樣大家庭團聚一堂的融洽氛圍,她常能在這種散漫的熱鬧中恍惚憶起當年丈夫在世時的情景。

宴席並不奢靡,隻是些尋常的家常菜,卻將所有人的口味喜好都容納其中,這是一場在豐府上演了無數遍今後還會延續下去的團圓,豐老夫人笑眯眯地望著子孫們,如斯期望。

青茗看著豐老夫人的笑容,感覺極為刺眼,半個時辰不到,她已經忘記她的兒子對她兒媳的傷害,或者說她根本也不在乎這些。

青茗忽地感到諷刺,她對一個古人抱有什麼希望,那不是太可笑了嗎?她、她們、還有他們,想法原本就不與她相同,她認為重要的,那些人都不以為然,那些人以為重要的,她亦也不能理解。

這種代溝跨越了時間空間乃至位麵,簡直是一道天塹,青茗無法不感到悲哀。

這次家宴後,青茗一蹶不振了整整一個月,直到北邊的消息傳來。

陵國從地圖上看上圓下方,中間凸起,地形地貌與青茗記憶中的地球上任何一片大陸都不相同,但氣候卻與中國十分相似。

廣袤的北地幹燥寒冷,自從北夷被今上打垮之後,北地便隻剩下零星的盜匪,關外還有一些小部族,在嚴酷的天氣與貧瘠的土地上艱難地求生,偶爾他們會趁嘉陵關與泗方城的軍隊換防之際偷偷入關搶掠一番,但現在他們的機會越來越少,嘉陵關的城牆經由鐵水灌注後堅不可摧,從嘉陵關往東是綿延千餘裏的陵山,而西麵則是茫茫荒漠,從前城外的村莊如今都已遷移到了城中,對付流寇,這種堅壁清野的辦法無疑是極為有效的。

趙禹是泗方城騎都尉,統領一萬兵馬,在北軍中算是地位較高的一員將領,四月末的換防正輪到他。

這樣的例行換防將士們早已經習以為常,故而並不放在心上,人人都顯得很輕鬆。

趙禹騎了一匹鬃毛烏黑的青川馬,領著部隊慢悠悠地往嘉陵關行去,在後方運送物資的隊伍中,夾雜了幾輛馬車,從中傳出少年變聲期古怪沙啞的嗓音與小女孩稚嫩的童音,馬車周圍隨行了十數名全副武裝的騎士,與大隊的普通兵士截然不同,騎士身上的盔甲閃著寒光,眼神銳利而警惕,隻有在聽到馬車中人的聲音時才偶爾相視露出會心的微笑。

從泗方城到嘉陵關隻有唯一的一條官道,其餘均是山野叢林,因官道距離關外甚遠,所以向來十分安全,原本山上還有一窩山匪,去年也被季老將軍領人剿滅了,是以趙禹並不急於趕路,隻要在明日午時前抵達嘉陵關就成。

四月底的北地依然寒冷,但已經度過了最難熬的嚴冬,春季的山林簌簌吹著南風,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大山蔥蔥鬱鬱的模樣。

官道在山邊轉了個彎,斜插進陵山,這座山穀長達十裏,是通往嘉陵關的必經之道。

山穀狹窄,隻能容兩列士卒並行,兩側高聳的山壁使人壓力倍增,將士們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屏聲靜氣加快了速度行進,趙禹與親兵亦是提高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