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我們生存的環境沒有變,但我們的生存條件卻在不斷地變化。在這個以科技為“開路先鋒”的時代,創新像一張標致的麵龐,使人類自身感到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朝氣。隨著科技與生活更加“親密的”接觸,人類已經發現,科技運用是一種生活藝術,是一種自我解放的捷徑。人類進入21世紀之後,信息技術進入成熟發展期。在這種背景下,信息化和數字化革命全麵覆蓋在地球的表層上。於是,我們就有了“網絡時代”。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各種新事物,就社會本身來說,網民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在社會深層次上發揮著社會進步的作用。當今世界,網絡技術革命下的網絡文化影響到了人類的方方麵麵。
在中國,作為時效性最強的網絡傳媒,在短短十幾年的發展中,漸漸表現得成熟起來。這一點主要表現在中國網民在對待國內國際重大事件的反應和態度上。在2008年,中國人民正在熱情迎接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中國突然爆發了西藏拉薩“3·14事件”。其實我們現在要說的不是這個震驚中外的事件政治影響如何,我想說的是西方媒體在這一事件中與中國網民之間的激烈交鋒情況。我們都知道,西方主流的和權威的媒體在報道“3·14事件”中都是帶有強烈情感偏見的。它們肆無忌憚毀謗中國形象,打壓中國政府。這讓所有中國人感到悲憤交加。
在歐美,它們將“從事分裂國家活動的政治流亡分子”達賴喇嘛說成“和平與和解人士”。消息在世界傳開之後,首先發起反抗的,就是中國網民。為了讓真實的中國被世界所認識,網民們真是用心良苦。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幹脆就在網絡上創辦了一個專門泄露美國CNN進行的歪曲中國真麵目的網站Anti-CNN。甚至在更危急的時候,網友自發在MSN網站上標上“愛中國”的標簽。這讓從前一向認為網民是非主流的思維被動搖。我國社會學家們紛紛認為,中國網民在經曆了“大事件”的鍛煉之後,已經步入主流,成為一支成熟的社會力量。從前社會人士一直認為網民不入流,他們隻會搞一些“惡搞事件”和“垃圾文化”。像製作“無厘頭奇聞”和“芙蓉姐姐”就是很好的證明。而在2008年一年內發生了一係列讓中國人悲喜交加的事件之後,中國網民徹底覺悟了。擅長文字的網民開始大量發表有責任心的愛國文字。如在揭露某些西方媒體歪曲報道中,在國內實名博客博聯社裏,博友鮑昆的《我對這次拉薩騷亂和西方媒體報道的看法》、博友儲獻珠的《認清一些西方媒體卑鄙無恥的嘴臉》、博友王哲男的《沒有僧人的拉薩街頭》等很多文章都被推到了首頁顯著位置。網名“情緣黃金少”的加拿大華裔青年做的一段視頻《西藏過去現在將來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在網上被廣為傳播,每天瀏覽量達幾十萬,評論上萬條,引起了巨大反響。
對於一部分不喜歡用大量文字,或不擅長文字表達的網民群體,他們往往利用先進而簡單的傳播方式對西方媒體的無理挑釁進行反擊。他們用手機和轉發信息的方式不斷地互動,並讓西方媒體感到巨大壓力。在奧運會即將開幕的日子裏,中國網民對西方野蠻的抵製行徑進行了更堅決的抵製。在當時,法國頻頻做出不友好動作。作為一種回應,中國網絡上開始到處傳播抵製家樂福和法國商品的愛國行動。在2008年4月16號新浪網發起“反分裂、護聖火”簽名活動,短短時間內就有474萬網友簽名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網友隻需要輸入你的“名字”、“國家”、“地區”就可以提交,生成的簽名立即會在左邊一欄中顯示出來,簽名者用3秒鍾就可以實現其全部表態過程,表達愛國情緒在一指鼠標的操作下變得非常容易。而在手機用戶中互傳的“抵製家樂福”的短信轉發也同樣可以在一秒鍾就能完成“愛國參與”行為。顯然,這些高效、即時的表達方式得益於新媒體的技術便捷。
在新技術的作用下,中國網民能讓西方媒體“吃不消”。因為當今,中國的網絡媒體在技術層麵上基本上與西方是一個級別。隻要西方媒體能運用的攻擊方式,中國網民一樣能以同樣的途徑予以還擊。加上現在中國網民的成熟度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水準。從情感的角度說,中國網民更多的是將情感轉化為實際行動。並在最大限度上動搖西方媒體堅固的“立場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