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3中國網民正義回擊(2 / 2)

在環球網第一話題舉行的輿論調查中,超過81%的投票人認為西方的一些組織借奧運這個機會向中國施壓是出於政治偏見。網上的絕大多數留言對西方的做法表達了不滿甚至反感。就這一結果,《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采訪位於華盛頓的激進組織“達爾富爾之夢”,該組織一直將北京奧運稱為“大屠殺奧運”。在回答提問時,這個組織的負責人對中國的主流民意表現得不感興趣,認為中國人這樣認為是因為“不了解中國在達爾富爾大屠殺中的作用”。他們看來並不會因為傷害13億中國人對奧運會的真摯熱情而產生愧疚。環球網關於“西方為何借奧運向中國施壓”的網上調查已持續多日,據環球網執行主編石丁介紹:“西方近來就達爾富爾問題批評中國的聲音很多,我們在這個調查中設立兩個選項,就是想了解中國人對西方這種批評的真實態度。”到24日22時,共有5358名網友參加了投票,其中4375票(81.6%)支持“西方此舉完全是因為政治偏見”的選項,983票支持“西方此舉有善意的因素”的選項。石丁說,由於此次投票一個獨立IP隻能投一次,而且從後台看投票來自中國各地,因此,他認為投票具有相當代表性。

根據以上的實例和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網民在“新傳媒時代”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與西方媒體進行鬥爭中,是中國網民首先發起進攻,然後才有了中國傳統媒體和政府的還擊戰。這就好像一個家庭一樣,一個向來被認為是“敗家子”孩子在最關鍵的時刻保護了整個家庭一樣。其實,大部分中國高層精英都認為,中國人在網上聊天、談天論地是一種極不成熟的表現,而美國等西方國家網民則熱衷於電子商務和搜索資料。但是我覺得,這樣是一種沒有獨立思維的表現。就當前的媒體行業現狀來說,中國的報紙和電視台帶有非常大的嚴肅性。基於此點,中國民眾漸漸對乏味的“純傳媒”現象產生了一定排斥心理。加上當今信息革命的到來,網絡媒體漸漸進入普通家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百姓開始加入網絡傳媒這個新事物。因為在這裏,老百姓不單單可以得到大量的新聞信息,同樣還可以參與到新聞評論過程中。

當今,中國正在步入中產階級為主導的社會布局。根據這群人的特點,他們會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和國家命運。並通過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政策來為自己的未來規劃人生,他們更願意接受互動性很強的網絡媒體。所以,中國的百姓將網絡平台作為他們最理想的選擇。在網絡上,人們可以自由發表各種各樣的觀點。在新媒體的推動下,百姓作為社會一分子的想法更加強烈。於是,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得到空前激發。在這種背景下,各大主流媒體開始高度關注網絡。在上麵提到的《環球時報》的題為“西方為何借奧運向中國施壓”中,受調查者全部為網民。調查取得巨大成功,社會影響力極其深遠。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金燦榮教授說,這次調查顯示的網上民意,應該是比較真實地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網上民意近年在世界各國都有,它的人群跨越藍領、白領等階層,這些人往往又高度政治化,他們的人數比例雖然不高,但影響力卻很大。金燦榮說,中國舉辦奧運會,從獲得主辦權那一刻的喜悅就可以看出,這是全國的主流民意。西方對中國舉辦奧運會的批評,有違中國主流民意。

可喜的是,中國網民在西方強勢媒體的攻擊下,一步步地實現了“戰略反攻”。這不得不讓我們相信,中國網民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群體,並在社會上發揮著“探路者”的角色。無論是“3·14事件”、“7·5事件”,還是北京奧運會,西方媒體和國家都對中國采取了“另眼相看”的措施。讓西方國家和媒體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人不再是緘默的一群。當中國網民喊出第一嗓子之後,整個中國都睜大眼睛了。相信這就是反抗的力量,更確切地說是中國網民反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