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第3季度起,在各國政府的救市政策支持下,全球汽車市場就出現了回暖的局麵。隨著全球經濟的複蘇,2010年全球汽車市場在旺盛的購買力驅動下出現了大範圍的增長。在這一增長的過程中,新興國家市場上的數量增長依然是令人矚目的,中國以產銷雙超1800萬輛蟬聯全球汽車市場冠軍,巴西市場銷量超過德國。然而,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其汽車業未來的發展仍然麵臨著一係列挑戰。發達國家在汽車業未來發展(近期是電動汽車)的主導權爭奪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本國的工會勢力在行業前景好轉之後又出現了強硬的傾向;新興國家將汽車市場未來進一步增長的希望寄托在其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然而這些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和社會承載能力的製約,將會給汽車產業的盲目擴張帶來嚴重的後患。
第一節複蘇之年
2010年是全球經濟的複蘇之年。得益於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全球汽車銷售情況整體呈增長狀態。德國汽車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轎車銷量超過6170萬輛,同比增長12%;家用小汽車迅猛增長成為全球車市的主要推動劑。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在2009年為存活而進行的重大組織結構和運營重組,促成了其2010年盈利的增加。
一、成熟市場
2010年美國經濟止住了下跌勢頭,其汽車市場出現了11%的增長。雖然美國經濟在恢複,消費者的信心在增強,但由於信貸問題的製約,很多消費者無法將買車的想法付諸實踐。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裏,美國汽車市場的複蘇將呈現漸進式的趨勢。
在政府取消對傳統汽車的消費補貼後,日本汽車銷量自2010年9月起出現大幅度下滑,但得益於宏觀經濟形勢和日本政府對環保汽車的補貼,日本全年銷量總體仍增長了10.6%,是7年來該國汽車年銷量首次實現上漲Dean Zeng:《2010年全球各國汽車市場銷量晴雨表》,蓋世汽車網,2011年1月6日。。
歐洲各國汽車銷量跌漲不一。英國、西班牙汽車銷量小幅上漲;而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汽車銷量則在下跌,其中德國的下跌最為嚴重,德國汽車銷量在2010年下跌了23%。歐洲汽車銷售量下跌除了與其不穩定的宏觀經濟有關外,直接原因則是其政府的汽車消費補貼政策在2010年的退出。
在希臘發生債務危機後,2010年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始陷入危機,整個歐盟都受到債務危機困擾,歐洲經濟萎靡不振,讓汽車行業複蘇之路更加艱難。另外,為刺激汽車消費,重振汽車市場,2009年歐洲多個國家出台補貼政策,至少有10個國家實行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其中,西班牙和法國政府均推出了新車銷售刺激政策。這些政策為支撐2009年歐洲汽車市場發揮了作用,但這些補貼政策在2010年到期,這越發加重了歐洲汽車市場2010年的低迷。
二、新興市場
新興汽車市場依然是全球汽車銷量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10年,新興市場汽車銷量之所以迅速增長,一方麵是因為市場規模大、消費潛力大、宏觀經濟趨好;另一方麵是因為政府的補貼政策。比較突出的是中國的節能車補貼和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以及俄羅斯政府實施的“以舊換新”補貼。
根據中汽協會統計,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44%和32.37%,銷量穩居世界第一的位置。2010年中國各型汽車的需求都出現上漲,其中轎車共銷售949.43萬輛,同比增長27.05%;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銷售132.60萬輛,同比增長101.27%,高於乘用車平均增速68個百分點;多用途汽車(MPV)銷售44.54萬輛,同比增長78.92%,增幅高於同期52.80個百分點;半掛牽引車銷售35.46萬輛,同比增長67.98%。SUV、MPV的增長高於普通轎車說明了我國汽車消費者的偏好,半掛牽引車增長高於平均增長是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帶動作用的影響劉姍、諶潔:《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刷新世界紀錄》,中國工業報,2011年1月14日。。
政策導向對2010的中國汽車市場影響顯著。2009年推出的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力度減弱後給中國車市銷售的增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隨之而來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一政策淡出的不利影響,再加上以舊換新和汽車下鄉政策的延續,全年車市基本保持產銷兩旺的狀態。另外,在2010年年末,隨著激勵政策的即將退出,尤其是北京市的限購治堵方案出台後,引發了汽車市場提前消費熱潮。
2010年巴西汽車銷量達到330萬輛,同比增長11%,創下了該國最新的汽車銷量記錄,並超過德國292萬輛的汽車銷量,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消費市場。巴西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和車貸的普及,是拉動巴西國內汽車銷量持續走高的重要原因。同時,盡管巴西國內汽車市場增長迅猛,但由於亞洲出口汽車的強勁競爭、美元貶值、巴西國內稅收和物流成本過高等原因,其汽車出口形勢不容樂觀財經網:《巴西預計2011年汽車銷量將持續增長》,財經網,2010年12月7日。。
印度和俄羅斯的汽車銷量增長率在2010年雙雙達到30%。俄羅斯的汽車銷售增長,除了與宏觀形勢有關外,俄羅斯政府在2010年實施的汽車補貼政策對汽車銷售額增長起到了直接的助推作用。2010年俄羅斯政府在“以舊換新”政策上至少投入了6.87億美元Dean Zeng:《11月俄羅斯汽車銷量年增80%至19萬輛》,蓋世汽車網,2010年12月10日。。因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強勁表現,跨國車企如大眾、福特都提高了在俄羅斯的汽車產能,並紛紛推出新款車型。
三、投資者信心
2010年汽車市場的複蘇,不僅體現在銷量的增長上,也表現在投資者信心的恢複上。投資者信心的回複,體現在全球汽車企業IPO額的大幅增長。
從總量上講,2010年1—9月份,全球汽車製造、零部件和零售領域融資逾216億美元。按價值計算,汽車行業僅次於保險和銀行業,排名第三蓋世汽車綜合:《新興市場推動2010年全球汽車行業產量增長》,蓋世汽車網,2011年1月14日。。
IPO活動的大增(2009年僅為2.9億美元),顯示投資者信心的回複,各方對2011年汽車向量的預測也是樂觀的。
第二節各國電動車扶持計劃密集出台
目前電動汽車的發展不僅成為各大車企的重點,也成為主要國家產業發展的重點。電動車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兩個要素的推動,一是全球資源環境的限製,使得傳統汽車的發展走到盡頭;悍馬品牌的關閉就是這一趨勢的表現。二是從廠商角度而言,傳統汽車的生產與製造已經進入成本競爭階段,傳統汽車的利潤率不斷降低,急需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電動汽車因為符合這兩個方麵的要求,而成為當前的發展重點。
一、各國電動車扶持政策
在高油價時代和金融危機的雙重打擊下,作為高油耗低環保代表的悍馬品牌的關閉,代表著舊時代的完結。悍馬雖然是一個特例,但是汽車產業向新能源的邁進是必然的趨勢,各主要汽車生產國都想在這一領域獲得先機從而競相出台了電動車發展的扶持政策。
(一)美國
2010年5月,美國電動汽車聯盟代表美國政府對美國電動汽車發展“路線圖”美國於2009年成立了電動汽車聯盟,聯盟成立之初,便提出電動汽車發展“路線圖”,詳細論述了長期依賴石油資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闡述了電動汽車的優點以及市場化所麵臨的困難,包括電池技術和成本、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等。EC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包括發展初期政府對消費者、汽車企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商和運營商提供財政補貼等。進行了修訂,倡導集各方之力,推動美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美國電動汽車聯盟公布的《發展電動汽車對美國宏觀經濟影響》研究報告,從國家戰略安全利益高度闡釋了發展電動汽車的重大意義。並建議美國政府運用國家力量,集成電動車聯盟內部各汽車公司、新能源公司、電子係統公司、物流運輸公司的優勢,全麵推動電動汽車在美國的規模化運營。其具體目標是,首先在美國33座重點城市示範運營電動汽車,到2018年初步形成良好的電力運輸係統。
美國政府近期大力支持電動車的推廣,通用旗下的雪佛蘭沃藍達(Chevrolet Volt)電動車就是美國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親自為該車做宣傳,並將美國汽車產業的未來寄希望於電動車的革命。
(二)日本
2010年5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新一代汽車戰略2010》,為日本汽車業設定的總體戰略目標是“使日本發展成為新一代汽車的研發中心”。日本政府將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定義為“新一代汽車”,並以國家的名義要求日本各汽車企業加大對“新一代汽車”的研發與生產投入。隨後該戰略被納入日本的國家新一輪經濟發展計劃。
在具體實行上,日本經濟產業省選定橫濱市、豐田市、京都府和北九州市4座城市作為“新能源及社會係統示範區”,積累新能源汽車示範運營的經驗,以探索未來城市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