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車型與技術創新(1 / 3)

從2010年的銷量來看,緊湊型車(A級)、小型車(A0級)和SUV成為市場銷售的熱點。由於汽車消費的升級,各廠商對SUV的投入也越來越重視,預計在幾年之內SUV市場上幾家獨大的局麵將會改變。從車企推出的新車數量上看,一汽、上汽、東風三大集團的新車數量排前列。另外,在車型創新上,國內廠商目前出現一種趨勢,就是車型逐步向中高檔推進。但是由於國內廠商中高檔車型的首推區域,不約而同選擇在國內的經濟發達地區(如江浙滬、廣東),這意味著中高檔新車型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在電動車的發展上,技術已經開始向集成化、係統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電動汽車的發展不僅僅是提供一個代步工具,而是要給人們提供整套的出行解決方法。在單項技術上,電動汽車技術目前的重難點是電池技術的突破。國家和上海地區都投入了大量資源在這方麵開展研發,並希望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不過,就市內代步的用途而言,目前的電池組技術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消費者的要求,這就需要通過展示和試點,並通過對消費和生產兩方麵的補貼,逐步消除消費者對技術的過高要求,以快速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第一節車型創新:SUV成熱點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中國市場上共有141款新車上市,這是目前年度的最高紀錄。其中全新車型69款,其餘72款則為中期改款車型、新增型號及年式新車中國行業研究網:《2010年全國汽車上市統計》,2011年1月10日。。

從結構上來看,2010年合資企業新車多集中在A0級小型車領域,這一細分市場的新車占合資品牌新車總數的四成多,此外,A級車和SUV兩個細分市場分別占合資品牌新車總數的19.4%和16.7%。相對於2009年的情況而言,合資企業車型從以A級車、A0級車和B級車為主轉向以A0級小型車為主。2010年自主品牌車型主力車型仍以A級緊湊車型為主,但A級新車占自主品牌新車總數不到30%,自主品牌車企對於SUV和微型車(A00級)的關注同樣很高,分別占自主品牌新車總數的20%和13.3%。相比2009年,自主品牌車企關注的車型領域變化不大,仍以A級緊湊車、SUV車型和A00級微型車為重點。2010年自主品牌的另一特點是逐步向高端產品邁進,陸續推出適合高端用戶的車型。搜狐汽車“2010中國年度新車報告”,2010年4月19日。不過,雖然上市車型眾多,但月銷量能夠過萬輛的新車型卻寥寥無幾。造成這一局麵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上存在數量龐大的汽車品牌,除合資品牌、本土品牌之外,還有進口品牌都密集投入新車。如此多車型的密集投入,使得許多車型的銷量難以保證。2010年價格在8萬—15萬元,車長4.1—4.6米這一範圍內,密集分布著近70款車型。如此多的選擇,讓消費者難以適從,同時,也注定了大部分車型的銷量不高。

第二節上海車企所屬車型的表現

2010年小型車和SUV車是汽車消費的熱點,在小型車這一細分市場上,上汽地區的車企推出了較多的重量級新車。比較典型的有:上汽乘用車推出榮威350、MG2;上海大眾推出了途觀、新POLO和新高爾;上海通用則有新賽歐。

一、新賽歐:小型車銷售冠軍

上汽通用2010年上市的雪佛蘭新賽歐獲得小型車市場上的全年銷售冠軍。作為一款小型車,新賽歐在低價格的同時也努力實現一些高端配置,例如使用ATM技術,這種低價同時提供舒適的汽車操控感受的產品路線,為新賽歐贏得了成功。小型車在2010年的熱銷有一個重要原因是2010年有惠及小排量車型的各種優惠政策。

二、大眾途觀:新款SUV銷售冠軍

上海大眾國產的首款都市SUV途觀是2010市場表現最為搶眼的一款新車型。作為上海大眾的首款SUV車型,途觀自廣州車展亮相以來即廣受市場的追捧。途觀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在於,與之前以進口身份引入國內的大眾Tiguan標準版車型相比,國產途觀的售價更低,而同時整車車軸距加長80mm。這使得途觀在內部空間上得到拓展。在汽車動力方麵,途觀采用了大眾公司最新的TSI發動機,使得車型的動力更加充沛,此外途觀還推出1.8TSI和2.0TSI兩款動力組合。在汽車的操作上,途觀推出了6擋Ti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器和6速手動變速箱,可自如應付各種特殊路況,提升了該車型的乘駕體驗。大眾途觀初入市場,即奪得車國內SUV市場銷量第7名,成為國內主流SUV汽車的有力挑戰者。

三、MPV係列:平穩增長

在上汽集團中,雖然2010年沒有推出新MPV類的新車型,但其通用別克和大眾途安這兩款車型表現十分搶眼,都進入2010年MPV銷售前10名。四、上汽榮威:移動的數字終端

榮威350按配置不同,售價在9—13萬元間。與同類車型相比,榮威車長4521mm、寬1788mm、高1492mm、軸距2650mm,寬敞的車內空間為駕乘者提供更舒適的乘坐空間。

榮威350最大亮點在於它推出的數字概念,榮威350將汽車打造成一個移動的數字終端,借助inkaNet 3G智能網絡inkaNet由車載終端、客服中心和雲計算網絡平台三個部分,通過這三個部分的緊密聯係和相互協作,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集信息、娛樂,以及服務等諸多內容於一體的娛樂信息體係。,榮威350的乘客可以在車中完成諸多工作內容,例如瀏覽博客、SNS應用、RSS訂閱等。

這種基於3G網絡的車載多媒體客服終端技術已經不算尖端,在新君威、凱美瑞的部分車型已有配備,但是這種配置出現在自主品牌的小型車上,還是顯得吸引力十足。更值得肯定的是,榮威這種將汽車打造成移動數字終端的做法,順應了目前新的消費需求,符合汽車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三節技術創新發展現狀

本節所講的汽車技術,主要是指新能源汽車技術。在本報告的2010年篇中,我們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包括三類:混合動力(油電混合)、純電力和燃料電池電動。發展電動汽車目前需要解決3方麵問題:電機、電控和電池,三者缺一不可,而在這三者當中,我國在電池領域的差距尤其突出。在技術環境上,汽車動力技術發展麵臨的幾大障礙是:成本過高、配套設施不足以及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不夠完善。

而目前,人們對電動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深入,逐漸認識到對電動車技術的理解,要超越僅僅將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的階段。

一、電動車技術的集成化:提供統一的出行解決方案

目前電動車技術的發展,已經朝著係統化、綜合化的方向進步,電動車技術的發展不僅僅隻是關於車輛本身,新的技術除了考慮車輛本身動力變更後的合理性外,還要考慮汽車消費者的感受,廠商的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統一的出行解決方案。

對於車輛設計,僅對內燃機車輛進行換動力改裝,不能完全發揮出“電動出行”的所有潛能。寶馬汽車公司的經驗表明,電動汽車絕不僅僅是簡單地由電動驅動係統代替內燃機。寶馬公司的電動迷你和Concept Active E項目的研發均證明,必須研發一種專門針對電動驅動係統的特點且能完全滿足其他安全要求的全新車身。因此,應盡可能地減少電動汽車的重量。但是,電動汽車的結構非常獨特:其傳動係要比滿油箱的內燃機汽車的傳動係還要重。為此電動車需要開發新的驅動係統和創新性的車輛構架,將車身輕質結構、優化的車內功能和碰撞安全性融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