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口服降糖藥的誤區(2 / 2)

8.降糖過度的誤區

許多糖尿病患者為了將血糖迅速控製下來,往往多種藥物聯合、超劑量服用,這樣不僅使藥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險。所以患者一定要遵醫囑,不得擅自用藥或加藥。

9.自作主張停藥的誤區

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徹底根治,需要長期治療。病人經過服藥治療,血糖恢複正常、自覺症狀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經痊愈,還應繼續用藥維持,同時不能放鬆飲食控製和體育鍛煉,切忌擅自停藥,否則會造成高血糖卷土重來、病情惡化。

10.頻繁換藥的誤區

任何藥物藥效的發揮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藥效才逐漸顯現出來。許多糖尿病患者不了解這一點,服藥沒幾天,對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滿意,即認為所服藥物無效,就急於換藥。事實上,有些降糖藥(如胰島素增敏劑)服至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會達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輕易認為某種藥物無效。較合理的方法是:根據血糖水平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製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他藥物聯用。

11.忽視個體化用藥的誤區

糖尿病用藥應因人而異,強調個體化,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體重、肝腎功能狀況、年齡等)來選藥。所謂“好藥”就是適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藥,並非新藥、貴藥才是好藥,其他患者用著效果好的藥未必另一個患者也適用。

12.過度依賴口服降糖藥的誤區

口服降糖藥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但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口服降糖藥效果不好或無效的情況下,也不願意接受胰島素治療。

13.認為藥物的價格越貴,療效越好的誤區

一些糖尿病患者認為價格低的降糖藥效果肯定不好,反之價格高就是良藥。其實一種藥比另一種藥好,不一定體現在價格上,而是要看哪種藥更適合自己,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14.不注意體重變化的誤區

對於重度肥胖的患者,應先降體重,再根據血糖指標選用降糖藥。

情景模擬

張大姐的母親有糖尿病,兩年前,張大姐也總是感到很疲倦,就用母親的血糖儀測了一下血糖,結果空腹血糖大於14毫摩爾/升。

張大姐:“我媽就把她的降糖藥給我吃了,她也是糖尿病,基本上她吃什麼藥我就吃什麼藥,沒上醫院開過,都是在藥店買的。”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已經有5000多萬糖尿病患者,有64%~67%的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藥進行治療,門診患者中不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藥者占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