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二節打造一支野狼軍團
——企業發展就是要發展一批“狼”
“企業發展就是要發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的意識。”
在狼的世界裏,“適者生存”就是它們最重要的生存法則。狼的一生是艱辛的,在生存的過程中,它要經曆人類的獵捕、毒殺、陷阱,以及其他動物的襲擊,據說在野外,大部分狼隻有9年左右的壽命。然而,為人類所捕獲並飼養的狼,其壽命通常都會超過15年。顯而易見,狼群在野外的生活萬分艱辛,並且處處隱藏著凶險。
正是在這種險惡環境中,狼才得以戰勝對手,成為陸地上食物鏈的最高單位之一。困境一般是產生強者的土壤,正是這種環境,使狼成了強者。
由狼的生存環境聯想到一般企業的生存環境,有很多相似之處和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是產生強者的地方,越是強者越會感謝環境的殘酷。
1988年,退伍軍人任正非和他的6 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兜裏揣著2 萬元來到深圳南山區創業,成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當時,剛剛誕生的華為隻是一個小小的信息技術代理商,那年正值中國電信市場起飛時期,從鋪設固網到架立無線通訊基地台,再到采購網絡設備和光纖等,生意一波接一波,機會很多,但競爭對手也很多。經則很難跟著也很多,任正非常常告訴自己“山羊為了不被獅子吃掉,必須跑得比獅子快;獅子為了不餓肚子,必須比山羊跑得更快”。就在代理商還有生存餘地的時候,任正非就把眼光放得十分長遠,他毅然決定將賺取的錢投入該行業的自行研發。經過努力,之後的華為勢不可當,其中那頑強的狼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斷顛覆、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不斷獵取新的目標,成為華為成功的重要原因。
任正非本就是軍人出身,做事雷厲風行。他帶領下的華為同樣如此,他為自己的企業樹立了一個非比尋常的企業圖騰——狼。狼圖騰的樹立,來自於1997年一個會議上,任正非講起了一個“狼狽為奸”的故事:
狼的前腿長,後腿短;狽則相反,前腿短,後腿長。狽每次出去都必須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後腿上才能行動,否則就會寸步難行。有一次,狼和狽走到一個人家的羊圈外麵,雖然裏麵有許多隻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堅固,於是它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讓狼騎在狽的脖子上,再由狽用兩條長的後腿直立起來,把狼馱得很高,然後,狼就用它兩條長長的前腳,攀住羊圈,把羊叼走。
任正非很欣賞“狼”和“狽”的攻擊組合,說這兩種動物密切配合,不斷能獲得食物。熟悉任正非的華為員工都知道,任正非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人,一般講完故事後都要采取措施。這次講“狼狽為奸”的故事直接促成了華為“狼狽組織計劃”的出爐。
如今,那項計劃已成過去式,但“狼”的精神卻在華為延續下來。“狼性”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
首先,嗅覺敏銳,善於捕捉機會。在大草原上,狼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它們的主要目標——羊或羊群,窺視著羊的活動規律甚至牧羊者的狀況,一有機會,馬上出擊。
其次,富於進取心和攻擊性,且不輕言失敗。狼襲擊羊時,常常是死死咬住,不會輕易放棄。
最後,是團隊精神。狼很少單獨出沒,總是團隊作戰,所以才有“猛虎還怕群狼”之說。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信息產業界,團隊精神的威力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是華為企業尊崇狼性文化的又一個緣由。
華為人就是依靠狼的一股狠勁, “不屈不撓、奮不顧身”,全身上下都充滿了為求生存的“狼子野心”。
1997年,一家經濟效益不好的礦務局為改造礦務局全網進行公開招標,當時除了華為外,還有2家企業參與競標。華為通過調查發現,該礦務局對付款沒有誠意,不過是想找幾個廠家壓價。於是華為決定退出,但另一方麵卻不露聲色如期參加招標,甚至在招標中與對手製造一種想取得這筆業務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