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任正非:在危機和憂患中崛起的“華為”頭狼
第一節CEO個人素描
2000年,任正非領導下的華為銷售額達到220億元,利潤高達24億元,在全國電子百強企業排名中,利潤排第一。就連英國經濟周刊《經濟學家》都對華為集團這樣評價道:“它的崛起,是外國跨國公司的災難。”
領導這樣一個偉大企業的人到底是什麼來頭?長啥樣?有什麼雄厚的背景……這些都是我們所密切關注的,可是任正非一生刻意低調,很少提及他的身世,以至於關於他身世的版本達幾十種之多,而本章講述的是已經離職的華為高層人員和現在仍舊在任的幾名華為中層管理人員比較認同的說法。
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祖籍浙江。據說他的爺爺是一個做火腿的大師傅,本來不打算讓孩子們讀書,由於任正非爸爸任摩遜的執著要求才上學讀了書,後來成為某專科學校的校長;任正非的母親程遠昭有高中文化程度,工作是中學教師。所以,雖然是在農村,他的父母卻很看重讀書。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他的父母仍然堅持從牙縫裏擠出糧食來讓孩子讀書。
他是老大,家裏兄妹七個,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他父母微薄的工資來生活,沒有其他來源,生活十分艱難。他經常看到母親月底就到處向人借錢度饑荒。那時,“生存”是一個對任正非來說刻骨銘心的詞語。
任正非到19歲時,考上了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在學校,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內容甚至涉及邏輯、哲學等,另外,他還自學了三門外語。任正非的知識淵博,見解獨到,他的講話旁征博引,一針見血,可以說是那時候打下的基礎。
1968年大學畢業後,他入伍當兵,在部隊中堅持刻苦學習,並表現出了良好的科技素養,有多項技術發明創造,兩次填補國家空白,得到了領導和戰友的一致認可。14年的軍旅生涯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價值觀並且鍛造了他的鋼鐵意誌。後來他辦企業時,他將麥克阿瑟將軍要求西點軍人始終堅持的三大信念“責任、榮譽、國家”修改為“責任、榮譽、事業、國家”,以此作為華為員工必須永遠銘記的誓言。任正非從軍隊繼承的“攻無不克”精神,也成為華為強大執行力的來源。很多人承認任正非有著極強的影響力,由衷地崇拜他,就是因為他個性中的那種軍隊特色——不施公司政治手腕、不有意駕馭人際關係,而是靠“戰場上的常勝不敗”!
1987年,任正非與幾個誌同道合的中年人,用湊來的2萬元人民幣創立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GSM設備、交換機及接入設備的研發生產。那一年,任正非43歲,已近不惑之年。
從2萬元注冊資金的小公司到2007年銷售額6588億元的中國電子百強企業,多年來,任正非以思想引領華為,憑借高瞻遠矚的見識和打破常規的管理智慧,帶領著華為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終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通信設備製造廠商。即使是世界通信巨頭思科也為之頭痛,將其列為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如今,他的許多管理理念正深刻地影響著許多國內企業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