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五節“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

——打一巴掌,給兩個甜棗

“今天台塑企業能發展到營業額年逾1000億台幣的規模,就是在壓力逼迫下,一步一步艱苦走出來的。” 

台塑集團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與王永慶善於用人分不開的。多年的經營管理實踐令王永慶創造出一套科學用人之道,其中最為精辟的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這兩個法寶。

曾有外國記者這樣評價過王永慶:“他的行事手段近乎殘忍,秘訣是對工作細節和工作時間毫不留情地苛求。他手下的管理人員若換成西方人,恐怕早被他折磨死了。” 

王永慶有個習慣,每天中午都在公司裏吃一盒便飯,用餐後便在會議室裏召見各事業單位的主管,先聽他們的報告,然後會提出很多細微而又犀利的問題問他們。主管人員為應付這個“午餐彙報”,每周工作時間不少於70小時,因為他們必須對自己所管轄部門的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對部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夠過關。

一個主管說道:“因為跟董事長(王永慶)一起開會,主管們的壓力一定會很大,董事長問的問題很細,所以大家的資料都要準備得非常充分。即使主管們無法回答董事長王永慶的問題,也不會遭到所謂的嚴厲批評,但是,有那麼多主管一起開會,自己(如果回答不了)也會不好意思,所以大家都要盡量準備,壓力很大。”

由於在吃飯的時候壓力過大、過度緊張,台塑的主管人員很多都患有胃病,醫生們戲稱是午餐彙報後的“台塑後遺症”。

在台塑企業中,管理人員和員工們對王永慶的印象是:他是一位“非常仁慈、管理非常嚴的董事長,他對部屬非常好,但在工作上的要求很嚴格” 。

事實上,王永慶每周的工作時間都在100小時以上。整個龐大的企業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對企業運作的每一個細節也都了如指掌。

王永慶這樣做,就是人為地造成企業整體有壓迫感和讓台塑的所有從業人員有壓迫感,使得全體員工“動起來”。在他的觀念中,壓力管理並不僅僅是管理層對下屬施加壓力進行管理,而是本身就要有壓力,隻有在壓力下,企業才會有長足的發展。在一次研討會上,王永慶曾說:“如果台灣不是幅員如此狹窄,發展經濟深為缺乏資源所苦,而台塑企業可以不必這樣辛苦地致力於謀求合理化經營,就能求得生存發展的話,我們能否做到今天PVC塑膠粉及其他二次加工均達世界第一,不能不說是一個疑問。今天台塑企業能發展到營業額年逾1000億台幣的規模,就是在壓力逼迫下,一步一步艱苦走出來的。”

如今,台塑的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PVC塑膠粉粒的原料來源是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台塑在美國有14家大工廠,但台塑與擁有尖端科技的美國對手競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王永慶始終堅信“一勤天下無難事”,他一貫認為承受適度的壓力,甚至主動迎接挑戰,更能充分表現一個人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