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貓》講的是一隻因意外殘疾,遭到人類的遺棄、同類排擠的貓離家出走,最終又找到自我並且自我回歸的故事。它外貌醜陋但勤勞,它身體殘缺但精神富有,它生活環境不好但肯吃苦耐勞。書的最後一短話表現了它自我價值的提升。殘疾貓值得同情,但它不需要同情,反而是它同情那些安於現狀的出生好的同類。任何一種生物,都不可避免出現這類情況,這一點,毋庸置疑。
開始動筆寫《殘疾貓》是在高一的下學期,我出生於農村,書中所描繪的景完全是對家鄉的描摹。我不善於從虛幻中想象一個形象,《殘疾貓》中貓的形象也的確是我家貓的形象,在我眼裏,它的確是隻得同情的。我的父母是很善良的,尤其是我的母親。父親性格暴躁,就連我也害怕他。殘疾貓是殘疾還是沒殘疾,父親對它都不狠好。父親和弟弟都喜歡家裏的狗,可惜的是,在狂犬病蔓延的時期,狗被賣了。我們一家人都為此懊惱了很久。事過幾年,偶爾提起,我還會為它流淚。
殘疾貓的母親也是書中的形象,勤勞盡職,可在《殘疾貓》一書中,我有添加些成分,比如老貓的死。到現在我都不知道老貓死在何時何地。
記得有一次,我在堂屋看電視,殘疾貓向我走來,它一瘸一拐的,上下起伏的脊背讓我倍感同情。我伸出雙手,準備讓它躺在我的懷裏,可它卻向我咆哮,還抓破我的手。我狠狠的拍了它一巴掌,它就瘸著離我而去,我就那麼看著它走出我的視線,愧疚之情讓我拍心如刀絞。為了表示歉意,我就把自己的飯菜全給它,可它不領情,把菜全剩下,我發現它的西陵已經千瘡百孔。對一隻貓來說,還有什麼比不能盡職盡責更悲哀。
殘疾貓的殘疾,我沒有親眼看到,但聽母親說過,書中的殘疾貓的殘疾值得同情,可是家中的殘疾貓的殘疾並沒有任何一方麵值得同情,它為了偷吃鄰居家的兔子而被夾斷腿。它好吃,但並不懶惰。它遺傳了老貓這方麵的優點。不過它很醜,遠遠不及它的母親的優雅與高貴。
說實話,我自己認為自己心地是善良的,我從不忍心傷害一隻蟲子,哪怕它傷害過我。就連咬過我的螞蟻我也隻是把它弄在地上,它咬過人後就急的團團轉,似乎在等著魔爪向它伸去。我一看到這種場麵,就不忍心動手,當然任何一種生物都有值得同情的地方。我所住的村子,什麼東西都長,但什麼都長不好。地裏種的有各種莊稼,也有花生芝麻,其中芝麻蟲是最讓我覺得惡心的,其次是土裏的此草,母親很是厭惡這種減產的蟲子,因此這些蟲子在母親說手裏隻有死路一條。若是這些惹人煩的蟲子被窩碰到,我總會拿兩根細棍夾住它,然後一咬牙,使出最大的勁,把它們扔向荒坡。
寫《殘疾貓》的時候我完全沉浸在深深的同情之中,在寫它的悲哀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是在寫無數個與它命運相似的同類或者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