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切勿張揚顯擺(1 / 1)

伯昏瞀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語出《列子·黃帝》)你這種射箭,是為了向人展示你的箭術而射的,還沒有達到那種不射之射。隻有那種不為射的射箭,才是真正的好箭術。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立身處世,不但要有真本事,而且有了真本事還不能輕易外露。“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君子聰穎,但才華不外露,這才是明哲保身、消災遠禍的最好方法。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才智極高的人學習越深入,見聞越廣博,便越感到學海無涯而個人知識有限,為人處世便也更加謙虛謹慎,處處收斂鋒芒,從不炫耀和顯示自己。而那些“滿壺水不響,半壺響丁當”喜好張揚顯擺的人就完全不同了。

列子喜好打獵,但射箭技術十分糟糕,後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終於有所長進。

列子很為自己的進步高興,準備向過去的朋友們顯示一下自己的箭術。為了增強自信心,他決定先找個精通箭術的人來給自己射箭的技術作些評論。

伯昏瞀人是著名的箭術專家,曾經培養了許多優秀射手。禦寇把伯昏瞀人請來之後,就在自己的後院中設好箭靶,然後就站在遠處射箭。

列禦寇拉滿了弦,把裝滿水的杯子放在肘上,凝神一處,目不斜視,耳不亂聞,連發了好幾箭,後箭箭頭和前箭箭尾緊緊相連,連成一條線,所有的箭都射到同一點上,箭術實在精妙,即使百步穿楊也是不成問題的。再回頭看伯昏無人,卻像個木頭人或泥土人,穩當當地立在那裏。

伯昏瞀人說:“你這種射箭,是為了向人展示你的箭術而射的,還沒有達到那種不射之射。隻有那種不為射的射箭,才是真正的好箭術。”

伯昏瞀人給正在興頭上的列子澆了一盆冷水。列子的箭術是進步了,但這種進步隻停留在表麵上,並沒有領悟箭術的精髓。然而,渾然不知的列子仍陶醉在自以為是的進步中,並欲向人炫耀自己不得精要的劍術,他這種張揚顯擺的做法理所當然得到了箭術專家伯昏瞀人的批評。

列子這種喜好張揚顯擺的心理是十分常見的。很多人總是想方設法要出人頭地,有才華的人為引起大家的注意,更是言談舉止鋒芒盡露,極個別者甚至張揚顯擺,得意忘形。

這類人往往自視頗高,銳氣十足、鋒芒畢露,處事不留餘地,待人牛氣衝天,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就十二分地表現出來,這樣的人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屢遭波折,更有甚者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喜歡賣弄聰明的楊修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曾國藩曾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意思是說,君子有才能但不使用,而應待價而沽。天才能做到無此器最難,而有此器卻不思此時,鋒芒對於人,則對人對己都無益處。

人生就是這樣,當你得意時,切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太重要。適度地收斂起自己的鋒芒,夾起尾巴做人,才能順利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吃古通今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富家公子名叫溫如春,自幼愛好彈琴,長大後琴藝更是長進不少。對自己嫻熟的琴藝,溫如春頗為自負,經常在公共場合露幾手。

有一次,他到山西去旅遊,在一座寺廟前看到一個閉目打坐的道人。道人身旁有一布袋,袋口露出古琴一角,溫如春大奇:“這老道也會彈琴?”,就上前大大咧咧地發問:“請問道長可會彈琴?”“略知一二,正想拜師。”道人微睜雙目,語氣十分謙恭。“那就讓俺來彈彈吧。”溫如春毫不客氣地說。

道人把琴拿出,溫如春立即盤腿席地而彈,先是隨隨便便地撥弄了一首,道人微微一笑,不著一語。溫如春便又使出生平所學彈了一首,道人仍默然。溫如春惱火了,生氣地說“你怎麼不吭聲,是我彈得不好嗎?”“還可以吧,但不是我想拜的師傅。”這下,溫如春可就沉不住氣了,“哦,你倒是挺會彈的了,不如讓我見識一下。”

道人並不答腔,隻拿過琴來,輕撫幾下,開始彈奏,其聲如流水淙淙,又如晚風輕佛,溫如春聽得如疾如醉,連寺廟旁的大樹上都停滿了鳥兒。一典終了,許久,溫如春方如夢初醒,立即向道人行起了大禮,拜請為師。這個道人正可謂是一位不輕易“露相”的真人。

老夫子點評:人是應該自信,但不能自負,目空一切,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如果一味地不知天高地厚的恃才逞強,鋒芒畢露,不僅不能脫穎而出,也許還會銼鋒斷刃,折戟沉沙。聰明的人不僅善於露出鋒芒,而且更善於藏匿鋒芒。

鏈接共享

夫班輸之雲梯,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厘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語藝,而時執規矩。

──《列子·湯問》

班輸製造雲梯,墨翟製造飛鳶,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技巧達到了頂點。二人的弟子東門賈、禽滑厘聽說到偃師的巧妙,便告訴二人。二人終身再不敢炫耀自己的技藝,隻好老老實實地拿著規、短從頭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