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後記(1 / 1)

當我將兩疊厚厚的手稿交給揚帆兄時,我感覺到的似乎主要不是完成任務後的欣慰與輕鬆。心想,這本書的寫畢對我興許是一個福音,以此為契機,近一段艱難的日子恐怕就要熬到頭了。這本書稿對我的意義,不僅僅是讓我有幸全麵接觸了墨子這位獨具風采的先聖,不僅僅是對墨子思想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作了通俗的現代解說,而且還是對一段生命旅程的回顧和紀念。

在我研讀《墨子》書並著手撰寫這本小冊子的期間,生活中的諸多煩惱和苦悶正死死糾纏著我,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體驗到什麼是情緒煩躁、精神緊張和無可奈何。幸虧有墨子伴著我,墨子的人生態度和處世策略直接教導了我,它讓我超越狹隘的生活圈子,超越是是非非的現實糾葛,將注意力集中到人生更寬廣、更有魅力的地方。我感謝墨子。他是近一段常常在心裏與我默默對話的精神夥伴。

關於墨子,要說的話都寫在前麵了。這裏,我隻想補充說明一點:對墨子,我們所認識的遠不及我們未能認識的。本書僅限於從怎樣做人、怎樣處世等行為學層次上對墨子作初步的接觸,以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位還未曾引起我們足夠重視的先哲。由於寫作的掛一漏萬,即使這個目的也還未曾達到。墨子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探索自然之理的執著和癡迷,他在邏輯哲學、道德哲學、工程力學、軍事戰略防禦學等一係列領域的卓越識見,對走向現代化的當代中國來說,是一份多麼珍貴的文化遺產嗬!

對於我自己某一段人生際遇,也許注定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今天看來了不得的嚴重事兒到了明天也許隻配當作笑料。但我目下這一段生命,也許惟有墨子學說和他的人格魅力將在我的心頭永駐。

我要真誠地感謝田揚帆先生和秦文仲先生,若沒有他們的邀約和督辦是不會有這本小書的。田揚帆先生對中國文化素有研究,這次盛情相邀,分明是對我的抬舉;文仲先生數次打電話詢問進展情況,在我彷徨不安時,給了我信心和動力。我還要感謝我的妻子東方,她不僅閱讀了部分手稿,提出了有價值的修改意見,而且,當她看到我不能按時交稿時,顯得比我還要焦急。在這一段艱難、繁忙的日子裏,她一直在默默地為我分擔著憂愁。老實說,這本書的寫作就是在她的溫情滋潤下完成的。

需要說明的是,我以前寫作慣常用的是“達流”這個筆名,沒有什麼高明的含義,隻是覺得“陳偉”這名兒同名的太多了,容易引起誤會。這次,出版社的朋友想為我正本清源,讓本名露一回臉,我想這也好。

最後,我要感謝這本書的讀者,當你翻開它時,你就成了我的朋友,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作者

1993年9月3日夜

於武昌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