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他們欠缺智力。成功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從工商巨富、軍政要人,到各界明星、科學家、藝術家,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並不單純是智力行為,更重要的是一種心理行為,一種思想意識的吸引力產生的後果。
戴爾·卡耐基調查了社會各界名人之後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隻有15%取決於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靠的是心理素質。詹納是1976年奧運會十項全能金牌的獲得者,他從體育比賽的角度也作了類似的表述:“奧林匹克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麵的競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戰。”
科學研究發現,幾乎每一個人都有發展自己,使自己取得巨大成就的智能,然而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怎樣開發自己的智慧(不等於智力)、才能和創造力的巨大寶藏,因此,許多人隻能成為生活中的平庸者。
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好壞,最容易從他應付挫折的方式中看出來。
1989年,一個日本青年報考一家公司,公布考試結果時,他名落孫山,得知消息後,他深感絕望,頓起輕生之念。幸而搶救及時,自殺未遂,這時忽然傳來消息說,他被錄用了。原來是統計出了差錯。
實際上,他的考試成績名列榜首。但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已被公司解聘。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小的人生打擊都不能承受,又怎能在今後艱難曲折的奮鬥之路上建功立業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心理素質太差,僅學習優秀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心理素質差,在麵臨困境時就容易被消極悲觀的思想主導,吸引來的結果也隻能是更消極的。如果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太差,又沒有得到及時矯正,任其發展下去,即使是十分優秀的人,最終也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可見,心理狀態是否健康、完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誰的心理素質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吸引力法則就會引導他走向成功,他就會成為生活中的佼佼者,擁抱幸福的人生;誰的心理素質差,不能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吸引力法則就會帶著他偏離理想的軌道,他就會走向失敗,成為生活中的落伍者,成為悲劇性的人生角色。
一名海外作家的小說《船》向我們講述了心理素質與幸福人生之間關係的典型故事。這部小說生動地描寫了在當今社會走向現代化的曆史潮流中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的起伏盛衰和悲歡離合,實質上反映的是兩個年輕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他們各自人生的重大影響。讀後引人深思。
大銀行家的兒子杜加文,是一名英俊聰明,風流倜儻的大學生。他有一個闊綽的家庭,有個靈活的頭腦,本來是大有前途的。然而可悲的是,在社會走向現代化的變革過程中,他的心理發展狀況落伍了。他覺得,人的現代化就是現代的穿著現代的舞姿、現代的玩樂加現代的羅曼蒂克。他的心理仍停留在“現代享樂派”的狀態之中,完全背離了人的現代化的正確軌道。在這條道路上,他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開始是女友離去,後來他又沉醉於遊樂、賭博,將萬貫家財輸光,將父親氣死,落得妻子病死、兒子流浪街頭、自己也死於賭徒刀下的可悲結局……
而另一名大學生紀遠,雖然家庭經濟並不寬裕,沒有支持他發展的充足財力,但是,他自己卻深感生活於現代必須有現代人的氣質、能力和精神品質。於是,他下決心刻苦攻讀,熟悉社會,磨煉自己的性格和心理承受力,增強對現代化社會的各種適應能力。在這種“進取型”心理的鞭策下,他在社會激烈的轉變過程中,越來越主動,逐漸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和幸運兒,享受著幸福而充實的人生。
同樣是生活在社會變革時代的兩個大學生,一個成為時代的佼佼者和寵兒,擁有奮進、快樂、幸福的人生;一個卻淪為時代的棄兒,隻有墮落、頹喪,走向滅亡的人生。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在哪裏?在於心理狀況的差異上——杜加文的“享樂型”心理不能適應時代變革的需要,因而必然被時代淘汰;紀遠的“進取型”心理正是在時代變革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優良心理品質,因此他成為時代的寵兒,擁有幸福的人生。
所以,要想具備成功的心理素質,就需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你要始終“感覺美好”,感覺自己的理想目標一定會實現,然後在這種積極思想的主導下邁出你前進的腳步,你會逐漸吸引更多能使你“感覺美好”的事物,你會離理想目標越來越近。
堅持就是勝利
人們相信了一段時間,甚至還成為擁護者。他們說:“這個法則深深吸引了我,我要通過它來改變自己的人生。”但他們期望的結果一直沒有出現。終於,他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毫無動靜的情況了,就說:“這個法則一點用都沒有。”其實這時,你的“要求”即將破土而出。
——詹姆斯·阿瑟·雷(演講家、成功學家)
我從不懷疑人們,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隻要他們和我同樣地堅持努力,培養同樣的信心和希望,他們也能做到我所做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