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
成功的路上布滿了荊棘,一個人要想做成大事,就要不畏艱難,嚐試,嚐試,再嚐試,就要堅持下去,直到成功。
一個人做一點事並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許多人起初都能夠付諸行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度的增加以及氣力的耗費,大多數人便從思想上開始產生鬆勁和畏難情緒,接著便停滯不前以至退避三舍,最後放棄了努力。
吸引力法則也是如此。很多人一開始都很信服,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仍不見效果後,他們就開始堅持不下去了,就開始有所懷疑了。
一旦心裏產生懷疑的思想,吸引力法則馬上就會安排一係列的懷疑過來。接著,你就會對你的理想目標產生抵觸情緒,進而,消極悲觀的思想向你湧來,使你逐漸偏離正確軌道。
這時,應該及時排解懷疑。當懷疑的思想到來時,立即釋放它,用“我知道我正在實現它”、“我知道它正在到來的路上”等來取代它,用堅持來取代它。
人之所以淺嚐輒止、半途而廢,對理想目標產生懷疑,主要原因就是人天生就有一種難以擺脫的惰性。當他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障礙和挫折時,便會灰心喪氣、畏縮不前。這就像走路一樣,人總是願意走下坡路而不願意走上坡路。走下坡路省力,於是人總是不由自主地選擇下坡路。這就是人之所以常常見了困難繞著走的原因。
往最省力的方向想,或喜歡走下坡路,對於走路無關緊要,但對於人生理想來說,卻是一種致命的缺陷,因為這樣一來,遠大的目標就無法實現了。許多人之所以沒有收獲,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氣,花大工夫,毫不懈怠地堅持下去時,他卻停止了努力,省力倒是省力,成功卻從此與他無緣了。其實這時,往往是理想正欲破土而出之際。
平庸的人和傑出的人,其不同之處就是看是否懷疑目標,是否為目標堅持奮鬥。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馬拉鬆賽跑,最初參加競賽的人可以說成百上千,但跑出一段路程之後,參賽的人便漸漸少起來。原因就是堅持不下去的人逐漸自我淘汰了,而且越到後麵人越少,全程都跑完能夠衝刺的人更少,獎牌實際上就是在這些堅持到最後的人當中產生的。
馬拉鬆賽跑,與其說是賽速度,不如說是拚耐力,也就是看誰堅持到最後。做任何事情都和賽跑一樣,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是一步之差,起決定性作用的隻是最後那一瞬間。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1986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開始之初,洛杉礬湖人隊麵臨著重大挑戰。在前一年湖人隊有很好的機會贏得寶座,當時所有的球員都處於巔峰,可是決賽時卻輸給了波士頓的凱爾特隊,這使得教練派特·雷利和所有的球員都極為沮喪。
派特為了使球員相信自己有能力登上寶座,便告訴大家:“隻要能在球技上進步1%。整個賽季便會有出人意料的好成績。”
l%的進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12個球員都進步1%,整個球隊便能比以前進步12%,湖人隊便足以贏得冠軍寶座。結果,在後來的比賽中,大部分球員進步很大,這一年居然是湖人隊奪冠最容易的一年。
日本企業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風光,很大的原因得益於美國品質大師戴明的指導,他們追求品質的決心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他們經常把一個詞掛在嘴上,這個詞就是“改善”,在日語裏有“沒有休止”的意義。
事實上改善有個原則,就是逐步慢慢地改進,哪怕這種改進是多麼地微不足道,隻要每天都有小小的進步,長久積累下來就有驚人的成就。成功快樂的人生便得益於不斷成長、不斷拓展的信念。
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鬥誌,在這個階段普通人與傑出的人是沒有多少差別的。然而到最後一刻,頑強者與懈怠者便各自顯示出來了,前者咬牙堅持到勝利,後者則喪失信心放棄了努力,於是便得到了不同的結局。
許多失敗者的悲劇,就在於被前進道路上的迷霧遮住了眼睛,他們不懂得堅持一下,不懂得再前進一步就會豁然開朗,結果在勝利到來之前的那一刻,自己打敗了自己,失去了應有的榮譽。
自然,最後的那一段路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總是異常難走,但正是由於充滿了艱險,才使它後麵的風光非同尋常,才使一個人的生命達到輝煌的境界。
每個想幹一番事業的人,都不應放棄最後的努力,不應在成功到來之前喪失拚搏的勇氣,相信在這片刻的堅持之後,宇宙就會將你的“要求”呈現在你麵前。
一切皆有可能
你能擁有一切你想要的東西,隻要你知道如何在思想裏塑造它的雛形。充分運用思想的創造力,你的一切夢想都能實現。
——羅伯特·克裏爾(作家、成功學家)
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這樣的字眼。
——拿破侖
“李寧“牌運動服飾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其含義是鼓勵人積極向上,自強不息,通過不懈努力去爭取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