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如果一個人隻是盲目地去迎合別人,被錯誤的思想主導,是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的。做自己思想的主人,成自己想成為的人是作為一個自由人成就自己、實現夢想的關鍵所在,否則,就會成為自己思想的傀儡,行屍走獸般的履行所謂明明之中,上天注定的安排,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失敗的。
一旦你開始了解並真正主宰自己的思想時,你就會完全明白,你就是自己未來的創造者,你實現任何願望的自由和所有力量都源於你頭腦中的思想。
做喜歡做的事
當我和小狗親熱時,我會感到很開心;當我觀察魚缸中的金魚時,我會感到很愜意;當我步入清晨的公園時,我會感到很舒暢。我喜歡做這樣的事情,也盡量使自己持續地處在這種快樂的狀態中。然後,我隻需去想象我想要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會出現在我眼前。
——傑克·坎費爾德
吸引力法則的出發點是想象你想要得到的東西,因為這個東西是你想要的,所以你才會喜歡,才會樂意去想象,去感覺,去實現。成功運用吸引力法則,就是要持續這種喜歡的狀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什麼是你喜歡做的事情呢?這就要問你自己的感覺了。如果散步能使你感到開心,那就做吧!如果和那個漂亮女孩聊幾句能使你感到快樂,那就去做吧!如果吃一塊奶油香味的巧克力能使你感到心滿意足,那就去做吧。
如果你找到了真正能使自己開心的事情,並對這個事情付諸行動之後,大量能使你感到快樂的人、事物、情境就會在吸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向你聚集過來,並滲透到你的思想和生命中。因為你散發出的是開心和快樂,得到的也必然是開心和快樂。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能使自己開心,在持續保持開心的這種良好狀態中,你的“要求”便被吸引而來。正如人們通常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努力,才更容易做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每個人都懷揣著做自己喜歡的事,做符合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令自己感到身心愉快的工作這一夢想。沒有人可以剝奪別人做自己喜愛的工作的權利,也不應該強迫別人去做這樣的工作。如果明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或符合自己個性和興趣愛好的工作,就應該努力地堅持做下去。
《羅米歐與朱麗葉》這部愛情悲劇的作者——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一生為人類留下了37部戲劇,其中至少有15部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瑰寶。300多年來,莎士比亞的戲劇一直被人們傳誦著、排演著,他成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
如果你問我莎士比亞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因為他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1564年,莎士比亞誕生在英格蘭中部美麗的埃文河畔,他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是個精明、能幹的商人。
7歲的時候,父親把威廉送到一所文法學校去上學,可他卻不用功,老是被老師用教鞭提醒著去讀書。他不喜歡那些古板的祈禱文,他喜歡閱讀古羅馬作家用拉丁文寫的曆史故事,喜歡一個人在郊外的田野裏漫遊,聽秋蟲鳴叫。尤其是每年的五月節,熱鬧非凡,戲劇班子從倫敦來到小城斯特拉福舉行各種表演,這是一年中威廉最快樂的日子。他每場演出必到,戲劇班子走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癡迷地觀看著每一場精彩的演出,直到戲班離開斯特拉福城為止。
14歲,威廉離開了學校,來到父親的鋪子裏幫工。但是,他對織手套、收購羊毛等工作並不感興趣,仍然迷戀著戲班子和戲劇。幾年以後,威廉結婚了,隨之而來的是沉重的生活壓力。莎士比亞決定到倫敦去闖一闖。在倫敦,他幾乎什麼活計都幹:寫歌詞、替人家購物、在碼頭做搬運工……但這些仍然不是莎士比亞所喜歡的,他最向往的還是劇場。
每逢泰晤士河邊的幾家劇場的演出季節,莎士比亞都會看著劇場上空飄揚的五顏六色的旗幟,心想:我一定要讓我寫的劇本在這裏上演!
後來,他在一家劇院找到一份替客人看管衣帽,照料有錢的觀眾上下馬車,還在後台打雜的工作,從此,一有空閑,他就躲在後台靜靜地觀看演員們的排練。這裏,成了他的戲劇學校。就是在後台這個地方,孕育了一位名垂青史的戲劇大師。
莎士比亞不僅看戲,還自己練著寫戲。夜裏,劇場散了以後,莎士比亞就躲在自己的小屋裏,在昏暗的燭光下寫起來。廉價的包裝紙成了他記錄靈感的最好稿紙。1592年新年,對於莎士比亞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他的劇本《亨利六世》在倫敦最大的三家劇場之一——玫瑰劇場上演。莎士比亞一炮打響了,《亨利六世》的賣座收入竟達到整個演出季節的高峰,劇場老板看中了他,與他簽訂了提供劇本的長期合同。
莎士比亞的名氣越來越大了,他的作品在英國一次又一次地引起轟動,就連女王也對他大加讚賞,決定授予他爵士稱號和族徽。族徽在當時是一種極高的獎賞,上麵刻著長槍,老鷹、頭盔和一句“並非無權”的名言。但是,莎士比亞並沒有自我滿足,他開始向自己挑戰,決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很快《理查三世》、《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相繼上演。悲劇《哈姆雷特》的轟動效應,更使莎士比亞登上了藝術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