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秘密的活學活用(11)(1 / 3)

當代作家李敖是世界上最特立獨行的理想主義者,他寫過100多本書,可是其中96本被查禁,寫禁書之多,被查禁量之大,堪居世界第一。另外,這個學識淵博、性格堅韌、作風頑強的文豪不上網也是眾所周知的。

李敖解釋道:“上網引起我一個不愉快的聯想,我在當年做預備軍官的時候要上廁所,可是軍中的廁所很髒,門上和牆角上有很多牢騷,平時都不敢發,隻能在廁所牆上寫。上網就好像是在廁所的門上寫字。上網第一個是他們有大量的閑功夫,第二,內容精彩的不多,垃圾很多,所以你花很多時間看垃圾,很痛苦。網絡中的資訊太多,人必須有非常好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才能不被網絡汙染。”

的確,網絡上除了存在豐富的有益信息外,還存在大量色情、暴力、虛假廣告等有害信息,這些垃圾信息泛濫已形成網絡新公害。不過,類似這種信息也隻是一種顯性的危害,還有一種隱性信息也是應該拒絕的。

當國內或國際上發生了一些戲劇性的事件,報紙的銷量就會大增;當發生了重大的災難事故,新聞頻道的收視率就會直線上升;當發生了一些醜聞,網絡上就會有成版的專題報道和超常的點擊率及評論。當然,對於這些事件的報道,也不能將責任歸咎於報紙和新聞媒體。因為他們給出的壞消息,隻是充分迎合了我們的興趣,在他們看來,那些就是最能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就是我們想要的,是我們吸引了他們。

顯然,這是不合適的。對於地球村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該為此負責,將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於所有人的喜悅,專注於食物的充盈,把最強有力的思想放在想要的事物上。就像比爾·蓋茨,將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置於全世界信息技術的改善和進步工作,隻要你這樣做,你同樣能通過發出愛和幸福的感覺,來對這個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

博大的愛心

思想與愛的融合,形成了吸引力法則不可抗拒的力量。

——查爾斯·哈尼爾

愛是不會老的,它留著的是永恒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以它為養料。

——左拉(作家)

博大的愛心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愛,它是博愛眾人,博愛世界。

博愛要求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主張人人平等。博愛既是無私的,又是廣大的。既能把這種愛給予親人,給予朋友,也能把這種愛給予陌生人,甚至是自己的對手。

一個沒有愛的軀體,隻是一具行屍走肉。一個向世人散播愛的人,他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他會吸引到更多的愛,被更多的愛潤澤。他的能力會得到不斷提升,他的影響力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他將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實現自己的一切願望。

所以,要使人生過得非凡而有意義,就應該選擇博愛。選擇博愛,就是選擇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物,就是選擇把自己的整顆心,用於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感恩。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情感的珍視。人生一路,處處關情。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充滿感動與絢麗。每一個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影響範圍,是那些情感讓人們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屬於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視情感,讓生命多些感動與回味。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萬物的眷戀。時光總在飛快地流逝,眼前的一切無不如白駒過隙,成為往事,所以都應加倍珍惜。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瞳孔,當晶瑩剔透的水珠滑過你的臉龐,當微風中樹葉的絲絲顫動飄入眼簾……都會激發你對萬物的景仰和對生命的熱愛。

莎士比亞說:“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

在波斯尼亞的一個小村莊裏,住著一個名叫弗西姆的婦人,她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和一個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奧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從奧地利帶回兩條金魚,養在魚缸裏。

不久,波斯尼亞戰爭爆發了,弗西姆的丈夫為國家獻出了生命,而戰火也毀滅了他們的家園,弗西姆隻好帶著孩子到他鄉逃難。臨行前,弗西姆並沒有忘記那兩條金魚,因為那也是兩條生命啊,而且還是丈夫給自己和孩子的禮物。她把金魚輕輕地放入一個小水坑裏,然後出發了。

幾年以後,戰爭結束了,弗西姆和孩子們重返家園。家鄉仍是一片廢墟,弗西姆不知道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家重見生機。

忽然,她發現在她曾放入金魚的小水坑裏,浮動著點點金光,原來是一群可愛的小金魚。它們一定是那兩條金魚的後代。弗西姆突然間看到了希望,她像是看到了丈夫的鼓勵。她和孩子們精心飼養起那些金魚來。她相信,生活會像金魚一樣,越來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魚故事逐漸流傳開來。人們從各地趕來,觀賞這些金魚,當然,走的時候也不會忘記買上兩條帶回家。也許,那金魚就象征著希望。沒用多長時間,弗西姆和孩子們憑著賣金魚的收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