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預言金魚的繁衍,那是偶然的,但是,博愛之心不是偶然的。愛心不管在哪裏開花,終究有一天會在那裏結出果實。所以,不要放棄任何表達博愛之心的機會,哪怕隻是拯救兩條金魚。
生命就像是一種回聲,你送出去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這種回聲就是吸引力。不論你是誰,如果你把最美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裏獲得最美好的。如果你在博愛他人,博愛世界,那麼你也會受到博愛。
為世界創造財富
財富應當用正當的手段去謀求,應當慎重地使用,應當慷慨地用以濟世,而到臨死時,則應當無留戀地與之分手。當然,也不必對財富故作蔑視。
——培根(哲學家、作家、科學家)
財富是人類追求的主題,是人生價值的終極體現。從個人角度來說,財富是維持生存的必要基礎,擁有財富,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可以為施展聰明才智提供更多的空間,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體驗。從廣義角度來說,個人創造的財富能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對全人類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財富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也正因為此,往往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財富現狀感到不滿。其實,對任何人來說,生活本身都是富足的,你之所以產生這種感覺,是因為你沒有看清周圍的實際情況。
不要忘記,人生來就具有無窮的創意、無盡的動力、無限的愛心,以及無盡的歡樂。這些都來自人對自身本質的充分認識。
在吸引力法則的作用下,你的這些創意、動力、愛心、歡樂等等,就像一塊塊磁鐵,一旦你充分釋放了這些思想意識潛能,你的物質世界就會得到與之相關的一切。你想得到歡樂,就會得到歡樂;你想得到令人滿意的財富,就會悉數得到。
隻要你具備了這種意識,對自身的潛能有充分而準確的認識,就會發現自己不但有能力改變財富現狀,而且能為自己、為世界創造財富,給周圍的人帶來福音。
尤諾斯,1940年出生於孟加拉吉大港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當地有名的珠寶商,母親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女性,她對窮人總是深懷同情。這對尤諾斯產生了畢生的影響。
1961年,尤諾斯碩士畢業後遠赴美國深造,1969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72年,孟加拉國獨立僅僅一年後,尤諾斯就毅然回國,擔任吉大港大學經濟學教授。
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尤諾斯看到周圍很多人仍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他感到非常不安。1974年,孟加拉國又遭遇了一場大饑荒,這也徹底改變了尤諾斯的人生。“為什麼那些一天工作12小時,一周工作7天的人都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尤諾斯覺得自己要從書本的理論中走出來,要去接觸現實,調查研究。他下決心全力幫助那些饑寒交迫的窮人。
1976年,尤諾斯在喬不拉村調查,發現一位編竹椅板凳的婦女工作十分辛苦,每天卻隻能賺2美分。他非常吃驚:這樣一位勤勞靈巧、能製作漂亮竹椅的婦女,每天隻能賺這麼一點錢!那位婦女解釋說,由於沒錢購買製作竹椅的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錢;商人隻許她把竹椅賣給他,收購價還由他說了算。尤諾斯想,要是這位婦女能借到一筆低息小額貸款做本錢,不就可以掙更多的錢,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嗎?此後,他找了好幾家銀行,甚至找到政府部門,希望他們可以貸款給村裏的窮人,得到的回答卻都讓他失望透頂:窮人還不起債,把錢借給他們等於打水漂!
尤諾斯決定自己來做這件事情。他用薪水和財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1萬塔卡(孟加拉國貨幣,相當於300美元),開始給這個村的農戶做小額貸款。農戶從他手裏貸款做買賣,一點點賺了錢,基本上都很有信用地還清了貸款。
隨之,尤諾斯的業務越做越大,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貸款範圍擴大到相鄰的各個村子裏,貸款農戶從不到100人增加到4.5萬人。這時,尤諾斯萌生了自己創辦全球第一家專門向窮人貸款的鄉村銀行的想法。
尤諾斯把這次探索命名為“格萊明工程”。在孟加拉語中,“格萊明”是鄉村的意思。這項工程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最終得到了政府的認可。1983年,孟加拉國政府正式批準尤諾斯成立格萊明銀行。至此,尤諾斯的小額信貸業務走上了規模經營之路。截至2006年,格萊明銀行累計放貸53億美元,幫助400萬窮人脫貧自立。
尤諾斯創辦的格萊明銀行維持了高達97%的還款率,穩居世界銀行業之首。現在這一小額貸款模式已被複製到了100多個國家,不僅包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連美國也開始效仿。可以說,這種模式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9000萬窮人從中獲得了貸款服務。
創造財富,就是創造新的和更好的東西。尤諾斯創辦的格萊明銀行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現狀,幫助無數窮人脫貧自立,為世界創造了難以估量的物質財富和意義深遠的精神財富。2006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尤諾斯,以表彰他為社會底層創造經濟財富和社會發展所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