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學家說:“時間就是勝利”;醫藥學家說:“時間就是生命”。而經濟學家則說:“時間就是財富”;那些在事業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深知時間的價值,他們都能夠珍惜時間,善於利用生命裏的每一分每一秒。從某種意義來說,時間就是財富,是時間就是價值。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是一家小書店的店主,他是一個十分愛惜時間的人。一次,一位客人在他的書店裏選書,他逗留了一個小時才指著一本書問店員:“這本書多少錢?”
店員看看書的標價說:“1美元。”
“什麼,這麼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要1美元。”那個客人驚呼起來,“能不能便宜一點,打個折吧。”
“對不起,先生,這本書就要1美元,沒辦法再打折了。”店員回答。
那個客人拿著書愛不釋手,可還是覺得書太貴,於是問道:“請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店裏嗎?”
“在,他在後麵的辦公室裏忙著呢,你有什麼事嗎?”店員奇怪地看著那個客人。
客人說:“我想見一見富蘭克林先生。”
在客人的堅持下,店員隻好把富蘭克林先生叫了出來。
那位客人再次問道:“請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的最低價格是多少錢?”
“1.5美元。”富蘭克林先生斬釘截鐵地回答。
“什麼?1.5美元!我沒有聽錯吧,可是剛才你的店員明明說是1美元。”客人詫異地問道。
“沒錯,先生,剛才是1美元,但是你耽誤了我的時間,這個損失遠遠大於1美元。”富蘭克林毫不猶豫地說。
那個客人臉上一副掩飾不住的尷尬表情。為了盡快結束這場談話,他再次問道:“好吧,那麼你現在最後一次告訴我這本書的最低價格吧。”
“2美元。”富蘭克林麵不改色的回答。
“天哪!你這是做的什麼生意,剛才你明明說是1.5美元。”
“是的,”富蘭克林依舊保持著冷靜的表情,“剛才你耽誤了我一點時間,而現在你耽誤了我更多的時間。因此我被耽誤的工作價值也在增加,遠遠不止2美元。”
那位客人再也說不出話來,他默默地拿出錢放在了櫃台上,拿起書離開了書店。
時間永遠是最寶貴的財富,一旦失去,就永遠不能夠再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時間的守財奴,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果不能夠成為善用時間的好主人,我們就隻能為自己失去的時間而歎息,甚至為此付出代價。
吸引力法則首要改變的是你的思想意識,讓你自動自發的、情不自禁的朝你的願望努力。這種思想意識不帶絲毫強迫性,所以,你才會忽視時間的存在,忘我地、高效地邁上實現目標的征程。在這個實現過程中,你的時間充分發揮了效率,也就變成了無窮的財富。
精神財富才是恒久的財富
我發現很多人相當富有,但生活仍然很糟糕。這是算不上真正富有的。你可以盡你所能的追逐錢財,你也可能獲得極大的成功,但我要說的是,金錢並不能完全決定富裕,它隻是富裕的一部分。
——詹姆斯·阿瑟·雷
美國超經驗主義作家、哲學家梭羅說:“有時間增加自己精神財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精神財富,是指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所取得的成就。與物質財富不同,精神財富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貶值或遺失,它是你最珍貴的思想體驗,在失意時給你撫慰,在挫折時給你信心,在你老去時給你回憶。它是恒久存於你內心的寶藏。
物質財富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精神財富才是人類恒久的財富。吸引力法則也注意到了這點。
人們對於吸引力法則這個神奇秘密的關注,總是抱著物質追求的初衷,如名車、豪宅、金錢、權力等等。其實,即使你擁有這一切外在事物,也不能保證你一定會擁有真正你想要的東西——幸福。懂得這個秘密的奧妙之處的人會告訴你,你的終極追求是內心的愉悅、實現感和幸福感,唯有如此,你所要求的外在一切才會實現,你最終所得才會與你的思想感覺保持高度一致。
人的生活離不開物質的依賴,但若沉溺於物質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也絕不會獲得幸福。一味追求物質財富,代表著沉重和墮落。而精神自由的人文思想,則代表著輕逸和自由的空氣,是智慧的象征。在物質財富的盲目追求中,輕盈的思想自由與輕鬆的幸福感離我們而去,人們屈服於物質世界,屈服於權力、金錢、地位,迷失在物質欲望極度膨脹的野心之中。
思維的局限與物質財富的貪婪攫取,決定了人的最終的思想意識——永遠無法感知幸福,這恐怕是當今社會最危險的精神心理的病態。有些人即使能在物質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因與吸引力法則的“感覺美好”、“吸引美好”背道而馳,最終仍無法獲得幸福感,他們仍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