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美好,你就會得到美好,這也就是吸引力法則的神奇之處。
我現在就是快樂的
不要以感傷的眼光去看過去,過去再也不會回來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好好對付你的現在——現在正握在你的手裏,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氣概去迎接如夢如幻般的未來。
——朗費羅(美國詩人)
吸引力法則之所以能達成一切願望,本身還有一個秘密,就是——我現在就是快樂的。
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是成功運用吸引力法則的一個捷徑。它是將一切你想要的東西吸引到身邊來的最快方式。因為,如果你現在就是快樂的,便會把快樂和喜悅的感覺散發到宇宙中,隨後,更多能使你快樂和喜悅的事物被吸引而來——包括你想要的一切。
如果你在腦海中牢牢確立“我現在就是快樂的”的感覺,你的生活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快樂會撲麵而來,你的願望會全部實現。
然而,“我現在就是快樂的”對人們來說並不容易。許多人長年累月忙於工作,放棄了每一個放鬆、快樂的機會。他們不讓自己有任何奢侈的行為,不會去看一場電影或聽一場音樂會,也不會去做一次郊遊,不會去買一本渴望已久的書。他們想,等自己有了足夠的金錢時就會有更多的享受了。每一年他們都渴望來年自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許可以做一次奢侈的旅行。但是到了第二年,他們會發現自己必須再忍耐一年,再節約一些。於是,一年一年的這樣推遲,最後,吸引來的當然還是不快樂的結果。
當他們發現自己可以追求一點的時候,一切都晚了,等他們可以去國外旅行,可以去聽音樂會,可以去購一件藝術品,可以通過閱讀開闊自己的眼界時,他們已經沒有時間,沒有健康,或他們已經習慣了單調的、失去色彩的生活,熱情早已消逝了,願望早已磨滅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早已被長年壓抑的生活所破壞。
快樂就在今天,不要總是把快樂寄托在明天,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上個世紀初,有一位猶大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閑就練琴,練得心醉神癡,走火入魔,卻進步甚微,連父母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但又怕講出真話會傷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說:“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給我聽聽。”
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練習曲中的第三支,簡直破綻百出,令人不忍卒聽。一曲終了,老琴師問少年:“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
少年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老琴師又問道:“你快樂嗎?”
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
老琴師把少年帶到自家的花園裏,對他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你看,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純粹隻是為了快樂,這就夠了。在我看來,快樂本身就是成功。”
老琴師的話意味深長,耐人咀嚼。
少年聽了琴師的話,深受觸動,他回家後又思索良久,完全明白過來,琴師教給他的是一種人生哲學,快樂勝過黃金,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低的成功,卻能給人真實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別求,就很可能會陷入失望、悵惘和鬱悶的沼澤。少年心頭的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靜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帕格尼尼夢想。
這位少年是誰?他就是日後以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歡小提琴,雖然拉得十分蹩腳,卻能自得其樂。
可見,並不是要成功了才快樂,而是快樂了才能成功。
快樂即成功,這是充滿陽光的人生哲學。“我現在就是快樂的”,正因為我現在快樂,才樂於吸引那些未來能讓我快樂的東西,這是實現吸引力法則的過程,也是實現快樂的過程。
知足才能常樂
你不必再三對宇宙提出要求,一次就好。這就像你平時下訂單一樣,東西點一次就可以了,你不會下了訂單又去懷疑,然後不斷的下訂單,你隻需要下一次。如果第一次你的要求就是如此繁多,那麼最終,你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喬·維泰勒
運用吸引力法則的第一步,就是向宇宙下訂單,提出“要求”。雖然這個法則能兌現你訂單上的一切東西,實現你的一切“要求”,但你每次隻能下一個訂單。
任何事物,不管它如何美好,不管你想擁有它的願望如何強烈,你也隻能一個接著一個的逐一實現。就像人不可能同時跨入兩條不同的河流,你實現願望的過程也隻能循序漸進。
人一生往往有許多夢想,但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實現這個就沒時間顧及那個,實現那個又沒精力顧及這個,所以,這時就要樹立正確的心態,養成一種知足常樂的心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