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也希望像卡特那樣,充分享受每一個快樂的日子,那麼,就試著從現在開始吧。每天回家時盡量把好消息帶給大家共享,告訴他們今天所發生的好消息。盡量討論有趣的事情,同時把不愉快的事情拋在腦後。也就是說,多說好消息。把好消息告訴你的同事。要多多鼓勵他們,每一個場合都要誇獎他們,把公司正在進行的積極事情告訴他們。不要像蝙蝠那樣,到處傳播壞的消息,因為傳播壞消息的人比傳播好消息的要多,所以你千萬要了解這一點!散布壞消息的人永遠得不到朋友的歡心,也永遠一事無成。
優秀的推銷員是專門說好消息的專家,他們每個月都去拜訪他的顧客,並且經常把好消息帶給別人。想想看,當你帶著對某事物的一定的感知,有備而來,出現在顧客的麵前時,一定希望把這種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和目的性的說法介紹給對方,使顧客接受你的看法。雖然不同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怎樣,我們應該明白一點,好消息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產品。
總之,現在就快樂起來,並持續保持,讓它就此貫穿於你的整個生命。
名人鏈接——卓別林
查理·卓別林,馳名世界的喜劇大師,默片時代的巨星,一生創作了無數精彩影片,給觀眾帶來了無窮的歡樂。生活中,卓別林在也是積極樂觀的。無論是在影片中,還是在現實裏,卓別林總在創造著快樂。這些快樂實現了他的夢想,事業上的輝煌成就也被吸引而來。
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父母都是演員,生活安逸。然而好景不長,父親逐漸染上的酗酒毛病使這個家庭走向了決裂。
幼小的卓別林跟隨母親生活。1896年,卓別林的母親失業,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少年感化院。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時,父親因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
卓別林在簡陋的出租房間、國立貧民院及孤兒院中度過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後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造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
即便在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刻,卓別林也始終堅信自己蘊藏著特殊的才能。他鼓足勇氣,前往倫敦一家高級戲院找經理商應聘,竟獲得新編《歇洛克·福爾摩斯》劇中的小傭人比利一角。1903年7月27日,該劇在氣勢恢宏的帕維廉劇院首演,不久又外出巡回演出。卓別林似乎一夜間發生了巨變,找到了立誌從事的事業。
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裏,他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於引起美國電影製片商的興趣。當時,啟斯東公司的老板賽納特一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卓別林在啟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其中有許多與他獨具一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並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製住自己。一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麼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並沒有能夠一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歡用一種俏皮的姿態、而不願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為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於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
1918年1月21,卓別林自己的製片廠正式落成。之後,他陸續製作了《從軍記》、《尋子遇仙記》、《淘金記》、《馬戲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重要影片。
當時的愛因斯坦很喜歡卓別林主演的電影。一次,他寫信讚揚卓別林說:“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你的幽默、含蓄,你確實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卓別林回信說:“世界上隻有很少人能理解你的相對論,可你仍然是一位真正偉大的科學家!”
1953年初,因受電影台詞中的牽連,卓別林遭到當局打壓。不久,他就賣掉了美國的全部財產,把手稿、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從此,卓別林在日內瓦湖北岸風景優美的維薇鎮定居下來,並於50年代末完成了40萬字的《我的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