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成為人脈關係的Hub(4)(1 / 3)

當你對朋友的要求感到無能為力或是不樂意接受的時候,可以為他找到其他的解決方法。比如你的朋友英語不好,想請求你利用晚上的時間幫他補習英語,可是你晚上還有其他事,就可以向朋友推薦另外一位朋友,或是建議他學英語還是要上輔導班。

第三,另作選擇。

當你的朋友要求你做某事,你不喜歡做這件事,直接拒絕可能會傷害到對方。比如周末,你的朋友想讓你陪他去逛街,可你最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可以建議說“今天天氣不錯,很適合打球,不如我們去打球吧”。這樣說,不僅巧妙地拒絕了對方,還不會讓對方感覺你是在拒絕他。

第四,轉移話題。

朋友要求你做不想做的事,可以采用答非所問的方式,巧妙地暗示對方你沒興趣。比如,你和朋友晚上玩得很晚,朋友邀請你下次再和他一起玩,你不想這麼晚才休息,就可以說:“晚上休息不好會影響身體健康的。”這樣就給對方一個暗示,你不打算再和他晚上一起出去。

第五,找借口推辭。

找一個借口,推脫你不想做的事情,即便這個借口有一些欺騙成分,也會讓對方感覺還是可以原諒的。比如你的朋友邀請你周末去遊樂園玩,你很討厭那個地方,可以說:“我已經答應家裏,這個周末要回家。”這樣對方知道你拒絕了,但不會覺得沒有麵子。

第六,拖延時間。

你也可以采用拖延時間的方法,這樣比直接拒絕對方產生的效果會好一些。

好朋友也需明算賬

與人交往中總免不了扯上利益關係,尤其是和好朋友之間談錢的情況在所難免。好朋友之間總感覺談錢就有點對不起那份感情,可是心裏又不甘心自己吃虧。所以,親兄弟還是明算賬的好。如果你礙於情麵,吃虧的就是你自己。

3年前從東北到北京做生意的王先生,在北京結識了一個很不錯的朋友賈某,沒曾想卻被這位朋友坑了個結結實實。賈某獨吞了工程款,一對好朋友也反目成仇。王先生每每提起就十分氣憤地說:“現在好朋友也要明算賬,有生意上的來往一定要有憑證,不然就會跟我一樣吃啞巴虧。”

初到北京時,王先生在一次商貿洽談會上認識了賈某,兩個人比較投緣成了好朋友。賈某因為工作原因下海,做起了承攬裝飾工程的生意。正好與王先生所做的建築材料生意搭上了關係,生意上會經常有來往。

2007年,賈某攬到一筆業務後找到王先生,讓王先生找二十幾位工人幫他做。找工人對王先生來說不是多費勁的事情,他就爽快地應承下來。裝修進行了將近一個月,工程完工後,裝修方也付了工錢,但是這些工錢一分也沒落到工人手裏。工人是王先生找的,所以工人們都向王先生討要工錢。王先生頓生疑惑:不應該這樣啊,大家都是朋友,他不會自己把工人的錢給吞了吧?

於是王先生找到賈某想找回工錢,可是賈某多次推脫,甚至後來竟然對王先生說:“以後不要再向我提起這件事。”當初兩個人並未簽訂什麼合同,也拿不出證據,王先生無奈隻得自己掏了工錢分給了工人,自己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當時就是因為王先生輕信了朋友的話,相信朋友不會騙他,最後才被賈某給騙了。由此可見,好朋友還是明算賬的好,免得吃虧還落不著好。

很多人在創業的時候,由於資金或是經驗的不足都會找一兩個朋友一起創業。在創業的初期,可能朋友一開始不會計較什麼。隨著事業的不斷發展,利益不斷增加,朋友之間的計較就會越來越多。當初分工不明確、後來利益不均等都會引發朋友間的矛盾,甚至會使多年的友情破裂,使朋友成為仇人。

張怡大學畢業後就想創業,可是由於一個人感覺身單力孤,於是找到她最好的朋友陳嵐。兩個人一起投資在大學的旁邊開了一家書店。

書店剛開業的時候,由於張怡和陳嵐兩個人感情不分彼此,所以就沒有明確彼此的具體工作。她們的想法是,既然這是自己的事業,誰多付出點也沒有關係。

然而當書店正式營業後,兩個從前不分彼此的好朋友便經常為了一些小事爭吵。一次,就因為陳嵐從市場上進的幾套書價格太貴,兩個人居然吵起來了。

不久,因為張怡家裏裝修房子,她幾天才到店裏來一次。剛開始的時候陳嵐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都是朋友,多幹點少幹點無所謂,何況她家裏裝修也離不開人。但是一個月過去後,陳嵐慢慢地感覺好像看管店鋪就隻是她一個人的事情,覺得自己有點吃虧。

張怡家裏裝修完回到店裏時卻發現,陳嵐把很多以前大家共同商定的東西都改成了她一個人的意思,這讓張怡感到不舒服。張怡覺得,自己占有一半股份的書店被陳嵐一個人操縱了,開始感到不滿。兩個人內心的矛盾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