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成為人脈關係的Hub(4)(2 / 3)

不久後,張怡便向陳嵐提出了退股撤資。陳嵐一聽要撤資,更是怒火中燒,這次兩個人的爭吵把彼此的所有不滿都說了出來。張怡最後還是撤資了,兩個人多年的友誼也從此不複返了。

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好朋友之間合夥經營最忌諱的就是職責不清。朋友之間很多事情礙於情麵不好計較,可是麵對利益,友情也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就破裂了。朋友之間還是要把賬算清楚,這不會妨礙你們的友情,相反還會使你們之間幹幹淨淨,少了不清不白的煩惱,雙方的感情還會不斷地加深。

學會尊重他人

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密親善,是由能否彼此尊重對方決定的。你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才會把你當朋友。你敬對方一尺,對方就會敬你一丈。在生活中不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撕毀了朋友之間的麵子。從人的需求上來講,一個正常的人是需要他人的尊重和敬重的。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個人單獨地活,都需要朋友和友誼,而獲得友誼和朋友都是建立在對他人尊重的基礎上的。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人類社會的交往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曆史上有許多因尊重他人,發揮他人的聰明才智而成就偉業的事例。

在戰國時期,魏國大將龐涓因嫉妒孫臏的才能而陷害他,把孫臏的兩個膝蓋骨挖掉,致使孫臏不能走路。齊國國王知道孫臏是個很有才能的人,於是派人偷偷地把孫臏接回齊國,並拜孫臏為軍師。齊王尊重孫臏的才華,沒有因為他是個殘疾人而瞧不起他。

在魏國攻打趙國時,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封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援趙國。田忌按照孫臏的計策,直接攻打魏國的首都,致使魏國不得不退兵自保,這是曆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後來又運用減灶之法,誘使龐涓中計最後兵敗身亡,使齊國名聲大振。如果齊王不尊重孫臏,孫臏的聰明才智就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也不可能成就齊王的偉業。

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需要與別人打交道,尊重和理解他人就顯得特別重要。

王軍和張濤都是剛剛參加工作的職員。王軍是一個性格活潑、不拘小節的人,張濤則是細心溫和的人。剛進入新單位,開始大家都十分喜歡他們倆,熱心地幫助他們。但是逐漸地,情況發生了變化。王軍覺得大家都變得不太愛和自己說話了,而張濤似乎沒有這種煩惱。為什麼呢?問題就出在平常他與人交往的每個細節裏。

年輕的同事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通常會聊起哪裏有好吃的東西,但是不等別人說完,王軍就會迫不及待地突然插話:“哪有那麼好吃啊!我上次吃了覺得一點都不好吃。”或者“對對,我吃過。”經常打斷對方的話,顯然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而張濤則會等同事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和同事交談的時候,閑不住的王軍總是做一些小動作:修指甲、打哈欠等。而張濤則會靜靜地傾聽,時而加以評論,他從來不會在聽同事的話講到一半的時候就自顧自去打水。

每月初單位都要進行一次例會,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方案在討論會上展示一下。在別的同事的提案還沒有說完的時候,如果王軍發現了問題便立刻站起來發問,這使發言的同事十分惱火。

在一次討論會上,同事小南剛剛闡述到一半,王軍發現他的方案中有一處不嚴謹的地方,他立刻站起來說:“我覺得你這個地方行不通。”其實大家都已經看出這個缺陷,但小南很惱火自己的闡述被打斷,於是不客氣地反駁了王軍。兩個人爭執不下,最後在同事的勸解下才了事。

張濤等小南怒氣衝衝地說完才站起來說話。他先是列舉了小南方案中的優點並表示了讚同,然後說:“但我還有一些不明白,你可以詳細解釋一下嗎?如果出現了意外,應該怎麼解決呢?”小南這才消了氣,站起來向大家做了解釋。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南解決了提案裏的問題。

盡管大家都知道王軍人不壞,可就是不會尊重別人,總是打斷別人的談話,因此都不願和他交朋友。張濤就很會尊重同事,不管同事有什麼缺陷和問題,都會采用正確的方式解決,贏得了同事們的讚揚。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人都會犯一些錯誤。做人不要隻顧著討論別人,也要衡量一下自己。當你隨意揭露別人的傷疤時,如果對方采取同樣的方式對待你,你心裏會怎麼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