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起來像個玩笑,但顯然是一種境界——以積極的態度來應對這個紛繁複雜、變化無常的世界。一旦達成這種境界,即便遇到再消極的情況,我們也能作出積極的回應。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我們隻能不斷充實和潔淨我們的心靈。
每個人都能改變或者被改變。榮格先生說,隻要改變一個人內心的詞彙,就能改變他的收入,改善他的生活,乃至改變他的整個人生。例如“恨”字,要把它從你的字典中除去,不去想它,用“愛”字來代替它。顯然,能夠剔除與取代的文字幾乎是不計其數的,但心靈卻在一移一取中變得純淨、積極。
我們的心靈是根據你所供應它的事物來采取行動的。我相信,放進心靈中的事物對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要怎樣滋養我們的心靈——找什麼時間去填補我們的精神食糧。
你是否聽過伐木工人的產量下降,是因為他沒有抽出時間來磨斧頭的故事?我們花費金錢和時間去修飾我們頭腦的外表,刮胡子、理發,但是我們有沒有花同樣的時間和金錢來武裝我們頭腦的內部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需要並且可以做到。
其實,精神食糧隨處可得,比如書籍。經由偉大的心靈碰撞而成的書籍,沒有一本不是洗滌並充盈我們心靈的食糧,它們早已一針見血地為後人指明了方向,而我們可以從中任意挑選我們想要的。偉大的書籍就是偉大的智慧之樹,偉大的心靈之樹,我們將因其而得以重塑,學會聰明與謙遜。
不過,我們不能亂讀書。我們需要的是能給我們帶來信心與力量,能將我們的人生推往另一個高度,以及引導我們向善的書。例如奧裏森·馬登的《奮力向前》。它是一部洗滌我們靈魂、激發我們生命熱情的偉大著作,我相信美國人民都因它的問世而受惠,並因此以最積極的方式調動自身的力量,抵達夢想的彼岸。我甚至相信,誰錯過讀它的機會,誰就有可能錯過本應偉大的人生。我希望我的子孫都能讀這本書,它能為所有人開啟幸福之門。
引領我們攀登高峰的動力是一種需要定期滋潤並強調日趨旺盛的驅動力。那些擁有成功人生的人,無疑都能體會到,高峰有足夠的空間,卻沒有足夠的空間供人停留。他們知道,心靈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必須定期給予營養。身體、心靈與精神方麵的營養都要分別照顧到。
約翰,沒有人能阻礙我們的回家之路,除非我們本身不想回來。讓心靈之光照耀我們的前進之路吧。
愛你的父親
●累壞自己總比放著朽壞要好。
●一旦避免失敗變成你做事的動機,你就走上了怠惰無力的路。
—約翰·洛克菲勒
品茗悟語
世上有一種美,永遠難以名狀,它是一份雕刻在心靈深處的積極進取、樂觀豁達、博學善思、關愛他人的精神。這種美充盈在你內心深處時,你才能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可什麼是幸福呢?當你埋怨命運不公時,你不會感到幸福;當你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時,你不會感到幸福……幸福是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感受。你填充進去美好,就能收獲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