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2 / 3)

85、要懂得跟時間賽跑

歲月不饒人隻是一些自怨自艾者的悲觀態度,而辦事成功者會說與時賽跑,生命永遠年輕。

我們都知道誇父逐日的故事,誇父追趕太陽,開始了人類與時間賽跑的曆史。與時間賽跑,就是人要提高自己的速度。

跟時間比速度,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生命的創造速度。

成功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能夠比別人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日本有個汽車推銷員,名叫椎名保文。他在豐田汽車公司的一個分公司裏工作,從1968年到1981年不到13年時間,就推銷了4000輛汽車。如果把13年按月數計算,等於156個月。他每個月平均推銷汽車25.6輛。除了星期天和節日,每個月的實際工作日隻有25天。那麼,椎名是以一天一輛的速度推銷汽車的,而他的顧客還都是個人消費者,沒有一個大批購買的客戶,他的速度實在驚人。一般汽車推銷員平均每月推銷4到5輛,椎名一個人的推銷數是別人的五六倍。一個汽車銷售公司經營的一個營業所平均有7~8個推銷員,一個月大約平均推銷30輛汽車,而椎名一個人的推銷量相當於一個營業所的推銷量。椎名為什麼能夠推銷那麼多的汽車呢?

答案是勤奮產生效率。

椎名是靠勤奮向時間要效率的人,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跟時間賽跑,就是向時間要效率。跟時間比賽,就能使你的生命延長。跟時間賽跑,你的生命就不會老。

86、居安能思危,處樂不忘憂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於未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居安思危是一種預測力,它是指人們對現在的一切存在合理的質疑,時時考慮到危機到來的可能。居安思危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並可以將風險帶來的壓力在事前就予以解決。居安思危靠的是一種邏輯推理的分析習慣。對凡事抱有警覺的態度,事先預測到風險存在於哪些地方,並想好對策。這樣無論遇到什麼風險,都有可攻可守可進可退的兩全之計。要養成居安思危的能力,就要試著從事情的正反兩方麵考慮問題,並盡量的考慮全麵。對事情要有敏銳的反應能力,並能對任何一種突發狀況都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態。

居安思危在生意場上的運用十分重要。有這樣一個故事:曾任美國通用公司總經理的查理·威爾遜,以考慮事情全麵而周到著名。有一次,當他的兒子決定對一家公司進行投資時,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的兒子認為,對方開出了極好的條件,對於投資方來說,絕對是穩賺不賠的。無論從公司的營業、運轉、資金,各方麵都看不出有什麼問題,簡直就是一個投資的絕好機會。威爾遜於是說:“問題就是出在他們給的條件太好了!你想想看,在對方如此優厚的條件之下,這家公司必須非常努力才能達到收支平衡,所以失敗的幾率很大。即使他們真的成功了,也會為了達到收支的平衡甚至賺錢而承擔過大的壓力。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怪你逼他們逼得太緊,雙方良好的合作關係就要被破壞,如果你認為他們是值得長期合作的好夥伴,那麼就應該讓他們的努力所得要大過你,這樣雙方將來才不容易有不愉快出現。”

中國人早就意識到,處在安全的環境裏,危險和困難隨時都會出現。《周易·係辭下》裏就說過:“是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在《左傳·襄公十一年》裏,也有一段話:“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句話是說在太平或平安的時候,不要忘記災難和危險有到來的可能性。總想著有危險,才會有準備;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如果不懂得居安思危,那麼衰敗的過程在興盛和圓滿的時候就開始了。唐玄宗雖然不是亡國之君,但他統治時期發生的安史之亂,給當時的社會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唐玄宗通過宮廷政變奪得皇位後,開始還是有一番作為的。他統治的前期,政治安定,生產發展,國勢昌盛,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很活躍。唐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先進文明國家,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的年號叫“開元”,曆史上稱之為“開元盛世”。杜甫回憶那時的繁榮景象,在詩歌《憶昔》中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