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2 / 2)

而本地區的另一家中型國有企業紅染機床廠則人才濟濟,其中總工程師梁先生更是碩果累累,聲名遠播。然而,該廠廠長卻嫉賢妒能,又怕梁總工功高震主,因而對其忌防三分,不予重用。盡管該企業效益不錯,待遇也可以,但梁總工總覺英雄無用武之地,倍感壓抑,幾次要求廠長將其外調,但廠長卻不容其“紅杏出牆”,使梁總工苦悶不已。

夏林獲知這個情況,下決心要把梁總工挖過來。因此,夏林不顧“同行冤家”的古訓,主動接近紅染廠廠長,每次均裝出誠懇學習的“小弟弟”的模樣,逐漸使紅染廠廠長對其稍懈戒心。

有一次,夏林以學習為名得以同紅染廠廠方領導班子交流。夏林竭力誇讚梁總工,抬高梁的位置,使得紅染廠廠長大失麵子,竟拂袖而去。

會後,夏林又找到紅染廠廠長,先是恭維廠長如何聚才有方,廠裏能人是車載鬥量,其間又重點提到梁總工,說紅染廠是少了梁總工,真是缺了一根大台柱。夏林這番話當時就把紅染廠廠長給惹惱了。夏林趁機又提出想向紅染廠借才的請求,不想該廠長不假思索地就答應讓梁總工過去。

夏林大喜過望,立即回頭誠懇邀請梁總工。梁見夏林如此誠心,便決心要好好幹一番,挫一挫紅染廠廠長的傲氣。

就這樣,梁總工來到了宇虹廠。半年不到就研製出了新產品,宇虹廠產值由原來的300餘萬元一下子躍升至3000多萬元,幾年後便組建了宇虹集團。

夏林求才,可謂不辭辛勞,而采用這種方式,又怎能說其不對?與其讓梁總工埋沒塵埃,何不如讓他換個地方,流光溢彩呢?

夏林的用離間,可說是合了孫子所雲的“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其情其勢,堪令人稱道。

“離間求才”不是讓你去搞不正當競爭,而是使用恰當策略,使那些懷才不遇或有不甘屈居人後的賢才更有用武之地,從而對人對己均有益處。

113、警惕騙子

製造謠言,混水摸魚,是騙子的慣用伎倆,我們一定要謹慎。

魚在混水中看不清去向,人在混亂局麵中難辨真偽。現在有很多騙子用偽裝的假相掩蓋事實真相,使人誤以假為真,從而達到行騙的目的。

郵市之中,利用謠言製造陷阱從而混水摸魚的事很多。謠言在郵市一傳,郵人大都將信將疑,再有幾個人一起推波助瀾,郵人便半信半疑,謠言再廣散流傳,整個郵市便成為了一塘混水,也就有人開始混水摸魚了。

某年6月底,郵市正在下跌,許多人都露出垂頭喪氣的樣子。這天,郵市上來了一個外地人。從穿著和打扮以及身上所提密碼箱上,一眼可以看出那是一個西安或蘭州方向的郵人。一位小夥子走上去搭話:“先生,要買還是要賣。”那人答:“要賣點貨。聽說這個郵市價格最高。”

“有些什麼票呢?”小夥子問。

“有些版票和盒票。”那人回答。

“拿出來看看,看了再說。”小夥子說。

“這裏有一張目錄,自己看吧。”那人說著從袋裏拿出一張紙,上麵寫著幾種票的名字:“孔子”五盒,“杜鵑花”四盒,“西藏”五盒,還有若幹版票。小夥子一邊看他的目錄,一邊尋思,掃一下周圍,見市上沒多少人,便說:“你等一等,我給你找個下家。”

小夥子急忙出市,一會兒又回來,說:“現在市價跌得很快,價格若降得下來,我就全部一槍打。一盒‘孔子’一千三百元,‘杜鵑花’一千八百元,‘西藏’一千一百元,其他版票也得比市價低20%左右才行。”那郵人不肯,小夥子便走了。

另一位小夥子又與那位外地郵人搭上了,談了半小時,結果給價比前一位更低,沒有成交。

再後,又分別來了幾位,都以更低的價格與那人商談。那人越加感到市場在跌價,而他又急著出手,要去接別人的股票。半上午過去了,也無人出高價。其間有幾位郵人要去購一盒兩盒,也紛紛被小夥子們勸告說:“不可以與他做生意,謹防吐出來。”到了下午,那外地人實在無法,隻好以低於市場20%的價格,與一個小夥子做成生意。原來,這些小夥子都是本地郵市大王的手下,是故意把水攪混的,而那外地人的郵人便隻好在混水中被人低價“摸”走了。

在郵市狂潮時分,市上流傳的不僅有一般謠言,還有借內部消息、大戶內幕或郵票公司內幕等傳播假消息而把水攪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