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1 / 2)

110、麵對上司矛盾要互不得罪

當上司之間出現矛盾時,最好對他們誰者不得罪。

領導和領導之間,頂頭上司和間接領導之間,有些工作上的矛盾是正常現象。如果你在這些矛盾衝突中,隻對一方負責,就未免患了“近視眼”,這是典型的“短期行為”。

上司之間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當下屬的可就犯難了。有時你和這位上司親密一點,又怕惹惱了另一位上司;你要與另一位上司接觸多一點,又怕開罪這一位,總之,這種狀況使得下屬左右為難。特別是那些在工作中不得不經常與領導打交道的人,更是不便開展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保持中立的態度,從而盡量做到左右逢源,兩邊都不得罪。

一般而言,采取中立的態度是可取的。也就是說,跟誰都不過分密切。或者說,完全從一種純工作的角度著想,沒事盡量少與上司們打交道。特別要注意不讓其中一個上司認為你是另一個上司的人。

但是,在現實的工作中,想要完全采取這樣一種純粹中立的工作方式往往是比較困難的。這裏有這樣幾種情況。其一,可能你過去就與某一位上司關係比較好,來往也比較多。後來,新的上司來了之後,與已經在位的上司發生矛盾。此時,你就不好辦了。因為,如果你還是采取一種中立的態度,在客觀上等於是與原上司疏遠了。這樣,他很可能會認為你是不值得信任的,從而對你產生種種看法。其二,有些上司們在彼此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都想拉攏一些人,建立自己的隊伍,他往往會在周圍的人中間選擇他認為信得過的人。當他找到你的時候,可你又以一種中間人的態度對待他,由此也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後果。其三,兩邊不得罪,都往往會形成兩邊都得罪的結果。特別是在一些有直接利害衝突的事情上,你如果完全采取一種與我無關的態度,實際上等於是放棄了機會,也使得上司們都不喜歡你。

最好的方式是一切從工作出發,為了工作,應該多與誰接觸,就毫無顧忌地來往,用不著擔心另一位上司的看法。這樣,你的所作所為便顯得自然大方。另外,工作之外的接觸盡可能少,與工作無關的話題盡可能少。

111、露才要待關鍵時

顯露自己的才華一定要等到關鍵時刻,那樣才能更容易地得到別人認同。

在晉升前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自己刮目相看,使自己的形象慢慢變得高大。

有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雖說拿到博士文憑,卻一時難以找到工作。他以這樣高的學曆竟然找不到一個職位,連他自己都感到奇怪。無可奈何之中,他想出了一個在旁人看來簡直是最愚蠢的辦法: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的身份”去求職。

他終於在一家公司當上了程序輸入員。沒多久,老板發現這個程序員非同一般,竟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此時他掏出了學士證書,老板馬上給他提升了一級。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能為公司提出許多獨到而有價值的見解,這可不是一般大學生的水平。這時,博士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又提升了他。他在新的崗位上幹得很出色,老板已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的認識。這時,他終於亮出了博士證書。老板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這個博士的辦法是聰明的。如果剛一開始就讓人覺得他多麼的了不起,對你寄予了種種厚望,可你隨後的表現讓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結果是被人越來越看不起。這種反差效應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對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發現你的失誤,相反,如果人家本來並不對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績總會容易被發現,甚至讓人吃驚。

開始的不出風頭,看似喪失了一些利益,其實都是為了今後而韜光養晦。

112、“離間”求賢才

商戰之中,要想辦好事,就要有謀略。

在當前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各商家角逐手段的運用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兵法寶典《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等中的良謀奇策,被商家活學活用,各有收效。現實中諸多有誌商家求賢若渴卻又苦於賢才難聚;而諸多賢才卻由於不受賞識而遭埋沒。於是有誌商家便巧使“離間”之計,使賢才終入自己手中。

宇虹機床廠,當時年產值僅幾百萬元。但是機床廠廠長夏林,經營有方,重視技術開發和新產品的研製,企業開始起步。然而,當時由於缺乏人才使企業無法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