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的正常結構
燒傷一般是指皮膚的熱損傷。要想真正了解燒傷這一疾病,須從皮膚的正常結構談起。皮膚看來是一層簡單的菲薄組織,實際上並非如此,其正常的結構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組成,其中包括豐富的血管網、淋巴管、末梢神經纖維、汗腺、皮脂腺、毛囊等。
皮膚的厚薄按身體部位不同而有所區別。軀幹和四肢的伸側(背麵)較屈側(前麵)的皮膚為厚;皮膚最薄的部位為耳後、眼瞼等處;最厚的為手掌、足底和背部。
皮膚由表皮層和真皮層組成。二層呈交錯曲線連接。表皮為上皮組織,真皮為不規則的致密結締組織,皮膚的深麵是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的皮下組織。
表皮由角化的複層鱗狀上皮組成。厚的皮膚表皮最厚。由深至淺,表皮可分為生發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四層。但薄的表皮如麵部和腹部等處的皮膚就不完全具有這四層。有的隻有生發層和角質層;有的顆粒層不明顯;一般缺少透明層。生發層和角質層是表皮的基本結構,生發層可不斷產生新的細胞,角質層則有重要的防禦功能。表皮裏麵還有製造色素的細胞,色素含量隨種族而不同。
真皮位於表皮的深部,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乳頭層緊貼表皮,具有突向表皮的真皮乳頭,其中結締組織纖維較細,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淋巴毛細管和神經纖維,這些神經纖維可以使皮膚有觸覺和痛覺。網狀層位於乳頭層的深麵,與乳頭層無明顯界限,所含結締組織纖維較粗大,血管和淋巴管也較粗。此外真皮內還有其它細胞。
皮下組織即淺筋膜,位於真皮深麵,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所組成。皮下組織的厚度因個體、年齡、性別和身體部位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別。皮下脂肪對身體有保護作用,並能防止體內熱量的大量散失。
皮膚的附屬結構有:毛發、皮脂腺和汗腺。人體除手、腳掌麵外,都被有毛發。每根毛發可分為毛幹和毛根。毛幹露在皮膚的表麵,毛根埋在皮膚內,包在毛囊之中。全身皮膚除手掌和足底外,都有皮脂腺,皮脂腺大部分與毛囊上皮連接,開口於毛囊。除極少部位外,人體表麵都有汗腺分布。汗腺位於真皮和皮下組織內,排泄管穿過真皮,經表皮開口於皮膚表麵。人體有200~300萬條汗腺,汗腺的分泌受神經係統控製。人在恐懼時,可能出冷汗,就是汗腺活動受神經係統影響的結果。皮膚的附屬器還有指甲。
最近研究表明,與既往認為皮下血管走行是由深至淺的概念恰恰相反,皮膚、皮下組織的血液供應主要是由來自皮膚淺層長短不一的垂柳樣血管降支提供。這對進一步認識皮膚、皮下組織的血液循環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由於這些垂柳樣的降支動脈多為營養性末支,血液供應的單一性使皮下脂肪對缺血的代償能力較差,這可能是皮下脂肪容易出現血循環障礙而易於壞死的原因。
另外,眾多垂柳樣血管降支的形態與暖氣片的結構相仿,這些垂柳樣降支幾乎都起於真皮或真皮下的皮膚淺層,當體表遇冷或受熱時,便通過血管的收縮或擴張有效地調節皮下脂肪層的血流量,以調節並維持體溫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