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皮膚的功能
人體從頭頂到足底都有一層皮膚包裹,全部皮膚占體重的4%~6%,連同皮下組織約占體重的15%~17%,是人體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覆蓋部位的不同,其厚薄也有差異。別小看這層菲薄的皮膚,它是人體抵禦外界不良環境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維護人體內部環境穩定的忠誠衛士。當皮膚被燒傷後不僅其自身發生損傷和壞死,更重要的是它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從而引起了全身嚴重而複雜的後果。為了闡明皮膚燒傷後的病理生理改變,這裏有必要先談談皮膚的生理功能。
(1)皮膚的保護和防禦功能
皮膚是人體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具有柔韌性,對外界較輕的摩擦、衝擊和牽拉有一定的緩衝作用。皮膚表層有一種叫做己烷的溶脂性物質,它可與水乳化形成脂膜,在幹燥環境中能阻止水分的過快蒸發,在潮濕環境中阻止水分向皮下組織的過多擴散,使皮膚保存一定的水分,保護皮膚的柔軟度。
皮膚表層有韌性,手掌、足底的皮膚最厚,經得起勞作和行走時較重的摩擦。
強烈的日光照曬亦損傷皮膚,但經日光照曬後,表皮內色素增加,使皮膚逐漸變黑。曬黑的皮膚,日光不易透過,從而避免繼續受到傷害。
全身皮膚布滿感覺神經,是構造特殊的感覺器,管理觸覺、溫覺和痛覺,依靠這些感覺,人就可以避免傷害。
完整的皮膚能防止細菌侵入。在正常情況下,皮膚呈酸性(pH5.5左右),不利於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黴菌)的生長繁殖;人體表皮細胞不斷地脫落和角化,也可以隨之清除一部分細菌。
(2)皮膚是水和各種鹽分的儲存庫
皮膚含水量占體重的18%~20%,含量最多的無機鹽是氯化鈉。皮膚對整個人體水分的需求有調節作用,當機體急性缺水時,皮膚可供給水分以補充血液容量;當機體水分增多時,皮膚水分也相應增多。皮膚也是水和電解質排泄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常溫下,一晝夜人體可分泌汗液400~800毫升,這不僅排泄了大量水分,其中也帶走了很多廢棄物。大量出汗時,不僅水分排出增多,而且體內的鹽分也大量丟失。皮膚的排泄功能還有一定的代償能力,當腎髒或肺髒有疾患時,皮膚的排泄能力增強,代替腎髒或肺髒排泄一些毒性物質。
完整的皮膚還能阻止人體體液外滲,同時也參與一些物質代謝,如蛋白質、糖、脂肪代謝等。皮膚還能製造維生素D。
(3)皮膚的呼吸功能
人在24小時內通過皮膚(除頭部以外)可排泄碳酸
7~9克。氣溫在30℃時,人的皮膚呼吸隻占整個氣體交換的1%左右,而在高溫環境,重體力勞動、空氣中氧濃度增高或高壓環境中,通過皮膚的氣體代謝為肺髒氣體代謝的15%~20%。
皮膚的呼吸代謝功能取決於汗腺的分泌,汗腺分泌越多,氣體代謝越增加。環境溫度在18~20℃,人們處於靜養休息狀態時,通過皮膚吸收的氧氣量波動在94~220立方厘米/小時,平均為193立方厘米/小時,每晝夜平均吸收氧6.6克。在同樣的溫度條件下從事體力勞動時,通過皮膚吸收氧的功效要比平臥休息狀態下增加50%~100%。因此,大麵積燒傷病人必然要增加肺髒的氣體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