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總理哪怕身在千裏之外的廬山,每天也會讓秘書打電話來詢問白河水庫的安全情況。張光鬥感動之餘,工作更努力了。汛期過後,密雲水庫平安渡過危險期,張光鬥卻病倒了。
密雲水庫一年攔洪,安全渡汛,在當時是偉大的勝利,各大報紙競相報道。
9月7日,周總理第七次來到密雲水庫工地視察。看到潮河大壩和白河大壩的修建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在聽取了水庫繼續施工的設計和施工計劃後,總理表示滿意,指示務必保質保量,幹淨利落地完成,決不留尾巴。
後來,總理還先後請張光鬥和王憲到中南海西花廳家中作客,聽取他倆關於密雲水庫進展情況的彙報。他們向總理彙報了水庫的後期工程情況,並討論了北京市的水利建設情況。彙報結束後,總理招待他們吃午飯,每人一塊烤白薯、一個饅頭、一個窩頭,大家共用一個火鍋、四碟小菜,吃得很愉快。
1960年,密雲水庫基本建成。設計組大隊人馬返回學校,教學秩序逐漸恢複正常。作為總設計工程師的張光鬥考慮到密雲水庫是大躍進中設計的產物,生怕有疏漏,於是吩咐幾位教師繼續留在工地,把所有設計重新核對一遍,凡有不妥之處,一定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彌補,以確保不留後患。在三年自然災害、條件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青年教師們忠實地執行了張先生的指示,整整用了三年時間完成這項工作。一旦發現問題,張光鬥總會仔細斟酌彙報內容,與大家一起商討補救措施,確定哪些地方確實需要補救,然後向工地指揮部及上級報告。他不隱瞞、不推諉,以人民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先後對十來項工作做了補救,消除了隱患,保證了水庫安全正常的運行。在此後的四十多年裏,這些關鍵部位從未發生過重大事故,密雲水庫運行安全,向北京源源不斷地供應優質水源。
在密雲水庫的整個修建過程中,張光鬥一直堅持實事求是,大膽創新,但不冒進;重任在肩,殫精竭慮;謹慎負責,以百姓為重。正是這樣的努力和刻苦,才鑄就了密雲水庫的巨大成功。
密雲水庫建成後成了亞洲最大的人工湖,不但其直接經濟效益顯著,也成了旅遊度假的勝地。登臨壩頂,豁然開朗,煙波浩淼,天水茫茫的湖麵,漁船點點,一望無際,水庫旁的各式建築隱現在青山綠水之中。假若沿著環湖公路繞行,整個密雲水庫便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撲入眼簾。周總理曾多次陪同外國首腦到密雲水庫參觀,他自豪地向他們介紹說這是華北最大的水庫資料鏈接:密雲水庫建成後,從根本上消除了潮、白河的水害,使其下遊600多萬畝良田免遭水災,400萬畝旱地變成水澆田,並新辟河灘荒地100萬畝。該水庫擔負著供應北京、天津及河北省部分地區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任務,成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兩座發電站裝機容量為9.64萬千瓦,年發電量1.15億度左右。庫內年產淡水魚300萬公斤。密雲水庫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1964年成立密雲水庫管理處,設潮河、白河、園林管理所及職工醫院等,共有職工670人,負責水庫的維護管理和調度運用……如今的密雲水庫,水麵遼闊,水質優良,山水相映,林木蔥鬱,風光綺麗。1960年後,為方便遊人觀光,修建了110餘公裏的環湖公路,沿岸樓閣座座,果園飄香,被譽為“燕山明珠”。
1960年7月,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清晨,得知毛主席要來,大家都激動萬分,列隊歡迎,高呼“毛主席萬歲!”王憲、張光鬥和馮寅三人陪同主席觀看水庫模型,彙報水庫情況。主席問了一些水庫效益和移民安置的問題,然後上船視察水庫。張光鬥坐在船上認真地聽主席講話。毛主席遙指長城說,過去封建社會造長城禍害黎民,現在新社會修建水庫造福百姓。毛主席還即興講起了很多曆史典故和古代詩詞,簡直如數家珍。理工科出身的張光鬥感到很好奇,日理萬機的毛主席為什麼能記得那麼多的曆史掌故和詩詞呢?主席笑著說,作為中國人都該知道祖國的曆史和文化,你們這些工程腦瓜也該學些曆史和文化。
毛主席的這句話深深地刻進了張光鬥的心裏,對他日後的高等工程教育文理並重觀念的產生具有相當的影響。午飯後,毛主席在潮河水庫裏遊泳,矯健自如,於是,張光鬥更加敬慕這位人民領袖了。當晚,張光鬥搭乘主席的專列回北京,一路又激動又得意。
張光鬥曾說過:“在舊中國,像我這樣的知識分子,雖有愛國之心,但無救國之方。幸而共產黨、毛主席把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提出了一係列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才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除台灣以外的全中國。”
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知識分子都對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滿懷希望,而新一代領導的器重和厚愛讓他們更加堅定了多作貢獻,為民造福的信念。抱著這樣的理念,在解放後張光鬥一如既往地講真話、辦實事,數十年如一日,鑽坑道、爬陡崖、下江灘,掌握現場資料,解決各種難題,從密雲水庫到三峽工程,從黃河的三門峽小浪底到長江的葛洲壩,從雅礱江的二灘、洪水河的龍灘到南水北調工程,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那一條條奔騰的江河旁和巍然矗立的大壩上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跡,赤子丹心天地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