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1(1 / 1)

第一章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1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規律,人類的心理也不例外,我們把心理的規律稱為心理效應。心理效應是大多數人麵對生活的普遍反應,是對經驗的總結,如果我們反過來將這種經驗應用於生活,必然能夠事半功倍,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徑。你還等什麼呢?快快把這些法寶利用起來吧!它們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輕鬆、愉悅。

馬太效應——成功隻青睞強者,不憐憫弱者

貧富差距的加大讓窮人每天都在抱怨富人的剝削,而富人則捂緊自己的口袋批評窮人懶惰。實際上,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源還在於人們一種奇妙的心理效應——馬太效應。

心理寓言

《聖經》中《馬太福音》這一章,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

一位主人要到外國去,把三個仆人叫來,按其才幹分銀子給他們。第一個得了五千,第二個得了兩千,第三個得了一千。

主人走後,第一個仆人用五千銀子做買賣,又賺了五千;第二個仆人照樣賺了兩千;第三個仆人把一千銀子埋在了地下。

過了很久,主人回來了,和仆人們算賬。

第一個仆人彙報賺了五千銀子,主人說:“好,我要把許多事派給你管理,可以讓你享受主人的快樂。”

第二個仆人彙報賺了兩千銀子,主人說:“好,我要派你管理很多的事,讓你享受主人的快樂。”

第三個仆人彙報說:“我把您分給我的銀子埋在地下,一個也沒少。”主人罵了這個仆人一頓,決定奪回他這一千銀子,分給擁有一萬兩銀子的人。

這個故事的結尾,是這樣幾行詩:“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詭計點撥

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在馬太效應的理念裏,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美國科學史研究者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麵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作為一種社會心理效應,馬太效應不是弱者的福音,而是強者的宣言。它重視起步的精彩,且由此會產生出疊加的積極作用。當你輸在了起跑線上,馬太效應給你的不是同情,而是放棄。強者將享受無盡的掌聲、鮮花,而弱者將由此退出競爭的舞台。在競爭的世界裏,弱肉強食,隻有強者才能生存,而弱者隻有死亡。這聽起來非常殘酷,卻是自然界最真實的法則。其實《聖經》不是要放棄失敗者,而是告誡人們,隻有不停地奮進,才能贏得人生的成功,躺在原地睡覺,隻會被曆史碾得粉碎。

馬太效應的積極作用在於,它可以防止社會過早地承認那些還不成熟的成果或過早地接受貌似正確的成果,同時它還為奮鬥中的人們提供了前進的動力和壓力,其所產生的“榮譽追加”和“效應終身”等現象,對無名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無名者去奮鬥。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馬太效應也有其消極的一麵。它對於已經成功的人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那些無名者即使作出同樣的貢獻,由於沒有受到社會的認可,其勞動成果往往無人問津,甚至遭受非難和妒忌的圍攻。因此,在馬太效應麵前,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要有理智的態度。成功者不能在掌聲和榮譽麵前迷失了自我,否則,高峰就是終點,掌聲便是喪鍾;而無名者則要以平常心麵對前進中的挫折,要迎難而上,以百倍的努力實現人生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