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2
刻板效應——模式可以被利用,但不能通用
人際交往中,不能以偏概全,對個體、群體進行過於簡單化的分類。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以變化的心態應對變化的情況。
心理寓言
某地有兩兄弟,哥哥叫王軍,弟弟叫王偉。兩兄弟一邊幫父母耕地,一邊勤讀詩書。兄弟二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些詩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王偉穿著一身白色幹淨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出門訪友。不料,途中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王偉正走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山間小道上,隻好硬著頭皮頂著大雨往朋友家趕。到了朋友家,他已被淋成了落湯雞。
在朋友家,王偉脫掉濕透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吃過飯後,兩人開始談詩論文,評賞前人字畫。他們聊得十分投機,不覺間天快黑了,於是王偉告辭回家。因為自己的衣服濕了,王偉就把自己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而穿著朋友的黑色衣服回家。
走到家門口時,王偉還沉浸在與朋友暢談的興致裏,誰知自家的狗不知道是主人回來了,猛地躥出來對他汪汪直叫,要撲過來。突如其來的狗叫把王偉嚇了一跳,他十分惱火,停住腳向旁邊閃了一下,憤怒地向狗大聲吼道:“瞎了狗眼,連我都不認識了!”然後順手抄起門邊的一根木棒要打那狗。
這時,哥哥王軍聽到了聲音,馬上從屋裏出來,一邊阻止王偉打狗,一邊喚住了正在狂叫的狗,說道:“你不要打它啊!你想想看,白天你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出去,這麼晚了,又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嗎?這能怪狗嗎?”
王偉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就不說什麼了。那狗也似乎認出了主人,不再汪汪叫了。
詭計點撥
在生活中,我們會累積出許許多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會慢慢形成一個個模式,這些模式有時候可能成為我們做事的捷徑,但如果你試圖無論任何時候都用這些模式套用,就會犯刻板的錯誤。
以人際交往為例,我們不可能、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和某個群體中的每一成員都進行深入的交往,而隻能與其中的一部分成員交往,這時候我們就可能會憑經驗而形成模式,以所接觸到的部分去推知這個群體的“全體”。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麵”,籠統的印象並不能代替每個個體,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在與人交往時,“唯刻板印象是瞻”,就會出現以偏概全的錯誤,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自然也就無助於我們獲得成功。
狗是忠誠的,它牢牢地記著主人的相貌,並以此作為判斷生疏的標準,然而也正是它的忠誠造成了它的刻板。狗之所以沒有一下子認出王偉,就是因為它對白天出門的王偉有一個刻板印象:王偉是穿著白衣服的。天黑時狗沒有看清楚,隻看到來了個黑衣人,忠誠的狗當然要提高警惕了。
作為一種社會心理效應,刻板效應的存在是普遍的,我們要時刻防止刻板效應的負麵影響,同時,因為自己的變化而讓別人另眼相待時,也不能大動肝火,弄得不可開交。我們首先要冷靜地思考,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不然就會像王偉那樣:自己換了一身衣服,反而怪狗不認識他。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忍讓,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