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把羊留住,靠的不是羊圈9
農夫的獎勵——獎勵錯誤的行為,會得到更多錯誤
作為管理者必須知道,你獎勵什麼樣的行為,就會得到更多同樣的行為,即使這種行為本身是錯誤的。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極惡劣的後果。
心理寓言
有一天,一個漁夫看到船邊有一條蛇,嘴裏叼著一隻青蛙。看到垂死掙紮的青蛙,漁夫覺得非常可憐,便把青蛙從蛇的口中救出來放走了。隨後,漁夫又對那條即將挨餓的蛇動了惻隱之心,便想給那條蛇找點東西吃。因為身邊隻有酒了,漁夫便滴了幾滴在蛇的口中。
這條蛇喝過酒後高興地遊走了,青蛙也因獲救而高興,漁夫則為自己的善舉感到快樂。他認為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然而,讓漁夫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幾分鍾,漁夫聽到有東西在叩擊他的船板,他低頭一看,看見那條蛇又回來了,而且嘴裏咬著兩隻青蛙——正等著漁夫給它酒喝。
詭計點撥
在很多管理者看來,獎勵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他們每天都會對某些員工進行獎勵。然而,就是在獎勵這件簡單的事上,很多管理者卻常常犯著這樣的錯誤:口口聲聲說要注重實效,卻獎勵那些看起來最忙,又毫無工作成果的人;總是大聲疾呼“要對公司忠誠”,卻付高薪給那些威脅要離職的人;總是在開會時鼓勵員工去創新,卻常常懲罰那些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和敢作敢為的人;總是強調節儉,卻以最大的預算增幅,獎勵那些將資源耗得精光的人……
獎勵,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手段,但是獎勵也是需要技巧。如果領導者不能客觀、公正、科學地考核員工,正確獎罰員工,忽視員工的良好表現,甚至懲罰好表現、獎勵錯誤的行為,就會使工作毫無效率,員工毫無工作激情,企業死氣沉沉。在對員工進行獎勵時,領導者必須明確獎勵的對象、原因以及方法。否則,獎勵不但不會起到激勵的效果,反而會使員工的行為背離領導者獎勵的初衷。就像寓言中的那樣,農夫給蛇酒本來是想救青蛙,反而促使蛇去捕捉更多的青蛙。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你獎勵什麼行為,就會得到更多這樣的行為,即使這種行為本身是錯誤的。當然,這樣的事情並不僅僅在寓言中存在,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曾經有一個企業,為了促使銷售人員多與顧客聯係,製定了這樣一個獎懲製度,手機話費不滿300元的,不予報銷;超過400元的,不但予以全額報銷,還有獎勵。領導者製定這一製度,本意是想促使員工多與顧客溝通,結果卻並非如此。業務員為了達到300元話費,大打私人電話,有的竟然用手機打長途與朋友聊天。這一製度不但沒有使業績增長,反而浪費了公司的資金。
很顯然,在這樣的獎懲製度下,由於領導者錯誤的獎勵,造成了他不希望看到的局麵。因此,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須仔細檢查企業的獎懲製度,修改不合理的部分,通過獎勵正確的行為和懲罰錯誤的行為來獲得想要的員工行為。例如,想提高質量,就應該獎勵高質量;想讓員工遵守製度,就獎勵堅持原則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