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鶴同
1964年9月,湖北棗陽市西北部的楊鎮樊莊村村民張金秀的第6個孩子出生了,取名為聶海勝。
海勝家兄弟姐妹8個,家境貧寒,連幾元錢的學費父母都是東挪西借。但海勝學習很刻苦,成績特別好。考試時,老師給最先交卷的同學加5分,小海勝常常得105分。1980年,在海勝讀初三時,父親不幸去世,他因貧困輟學。校長找到海勝的母親,答應減去他的學費。在地裏幹活的海勝得知他還能重返校園,便撲在母親的懷裏痛哭了一場。從此,他學習更加刻苦,考上了縣重點中學。他家境貧困,學校每個月發給他3元救濟金。即使這樣,聶海勝還利用假期外出打工,貼補家用和自己的學費。
小海勝愛看戰爭影片,喜歡聽軍歌,空中有飛機經過,他常常駐足仰望。有一次,他在牛背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雙翅膀,在天空飛翔。他常常幻想:能有那麼一天,開著飛機,去翱翔藍天。
1982年秋,高中畢業的聶海勝被空軍某部招收為飛行員。
1984年進入空軍飛行學院。198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空軍第七飛行學院。1989年6月,聶海勝第一次駕駛戰鬥機單獨飛行,在飛向4000多米高空時,因機械故障,唯一的發動機突然停止轉動,飛機急速下降,地麵指揮員命令他緊急棄機跳傘,但聶海勝冒險做著一次次的努力,總想把飛機安全開回去,直到距地麵隻有四五百米,再不跳傘就會人機俱毀時,他才按下了開關,跳傘逃生。
鑒於聶海勝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部隊為他記了二等功。1990年聶海勝被南京軍區授予優秀飛行員稱號,參加了首都國慶觀禮,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此後,他安全飛行了1480小時,被評為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聶海勝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9月他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首飛梯隊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聶海勝出現在楊利偉身後,送戰友出征,完成“神舟五號”中國人首飛太空的壯舉。
2005年10月12日上午,聶海勝和費俊龍乘坐“神舟六號”
直飛蒼穹,圍繞地球飛行了5天5夜之後,於10月17日淩晨成功地返回地麵,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實現了新的飛躍,也圓了放牛娃聶海勝的航天夢。
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夢想。沒有夢想,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夢想是人生跋涉的信念支持,是我們生活的指南針。隻有牢牢地抓住夢想的翅膀,才能一飛衝天,舉世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