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淺予
1560年,丹麥天文學家預測說,這一年的8月21日將有日全食發生。到了那天,果然發生了日全食現象。天文學家的精確預測,引起了一個14歲少年的極大興趣,並促使他從此喜歡上了天文觀測。他就是後來成為丹麥著名天文學家的第穀·布拉赫。
布拉赫,1546年出生於丹麥的一個貴族之家,1559年入哥本哈根大學讀書,自1560年對天文學產生興趣後,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他把自己的畢生都獻給了天文事業。他的一生,是守望天空的一生。
1563年,布拉赫觀察了木星和土星,並寫出了他的第一份天文觀測資料,同時注意到合的發生時間比星曆表預言的早了一個月。他因這一發現,開始在天文界嶄露頭角。1576年,對布拉赫頗 22夢想卷·讓夢想照亮未來夢想卷·讓夢想照亮未來158為欣賞的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將汶島賜予他,並撥巨款讓他在島上修建天文台。這座被稱為“觀天堡”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台,耗資高達1噸多黃金。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布拉赫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把演算觀測的一顆又一顆恒星的位置精確細致地記錄在天文圖上,重新測定了一係列天文數據,為後人的觀測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參照。他通過重新測定恒星的位置,編製出比以往更準確的700多顆恒星的星圖。
就在布拉赫沉浸在自己的觀測成果中時,不幸的事發生了:
1588年,腓特烈國王去世了。老國王死後,繼位的王子看不出觀測恒星的價值,對那些為了維持觀測台和繪製毫無用途的星圖的花費十分痛惜。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新國王派使者拜訪了布拉赫。
“這麼多年你究竟幹了些什麼?”使者見到布拉赫後,毫不客氣地問。布拉赫向使者展示了標有700顆恒星的星圖,使者不屑地說:“這就是你的全部工作嗎?”“不,還未達到我的目標!”布拉赫說,“在死亡沒有到來之前,我想我會記錄1000顆的。”使者嘲笑著說:“是什麼令你廢寢忘食卻徒勞無益?在我離開之前,讓我看看它有什麼用處。”
布拉赫當然無法向使者證明觀測這些星星有什麼用處,於是新國王停止了對天文台的資助。天文台陷入困境後,布拉赫又艱難地維持了十年,不得不於1597年被迫關閉天文台。幸好1599年奧地利國王魯道夫收留了他,並給他在布拉格又重修了一座天文台,才讓他得以繼續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直到1601年去世,他終於完成了1000顆恒星的觀測記錄。
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在散文詩《光榮的荊棘路》中,對布拉赫有這樣一段描述:
“有一艘船從丹麥開出去了。船上有一個人倚著桅杆站著,向汶島作最後的一瞥。他是第穀·布拉赫。他把丹麥的名字提升到星球上去,但他所得到的報酬是譏笑和傷害。他跑到國外去。他說:‘處處都有天,我還要求什麼別的東西呢?’他走了。我們這位最有聲望的人在國外得到了尊榮和自由。”
處處都有天,我們還要求什麼別的東西呢?隻要有夢想,你就可以在夢想的天空下守望,盡管通向夢想的道路上常常布滿了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