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爸爸媽媽說,小高阿姨的男朋友在部隊當兵,夥食很好,每天都給她帶飯。而她卻每次隻吃很少,剩下的都帶去給小橫兒吃。而這每次都引來小橫兒一陣歡呼,她心中也十分高興。
有時小橫兒媽媽沒空時,她還會帶著小橫兒出去玩,還會給他買新衣服,這讓幼小的小橫兒最喜歡她了。
也許,她特別喜歡孩子,至於為什麼獨對小橫兒那麼好,就不清楚為何了。
每天,小高阿姨給他帶來的飯菜都很少重樣,唯獨不變地隻有那白米飯。這也是為什麼到後來,無論怎樣,身為北方人的小橫兒,卻一直喜歡吃米飯的原因了。
即使到之後,媽媽給他生了個妹妹後,每天給他做飯,他也還是唯獨喜歡小高阿姨每天給他帶的白米飯。或許很多年後再次回想,那白米飯也就是普普通通,但小高阿姨卻成為了從此烙印在他人生中的美好記憶。
七
在北京,一個地方也就是住個幾年,然後要麼是遇到開發,要麼是遇上綠化,總之就是得拆遷。他們住的地方也要拆遷了,於是他們並沒有搬走太遠,就在附近找了個新的出租房。而他們現在住的地方後來則蓋起了一座大廈。
隨著成長,小橫兒開始變了,變得不是那麼開朗了,也不喜歡和別的孩子玩耍,哦不對,是不喜歡和很多孩子一起玩耍。平常要麼他一個人鼓搗鼓搗這個或那個,要麼就和一個最好的小夥伴在家附近溜達。而且平時沉默寡言,總感覺在思考著什麼。
當看到同齡的小夥伴去上學前班時,他也曾問過媽媽,他什麼時候可以去上學?媽媽隻是告訴他,等趕明兒你做完手術就可以了。
於是,小橫兒開始天天盼望著什麼時候做自己的第二次手術。
終於有一天,爸爸媽媽告訴他,要帶著他去一個叫做‘開封’的城市做手術。他並不知道開封在哪裏又是什麼樣,隻知道那裏離北京很遠,而且還是個很古老的城市。
爸爸媽媽先帶著他回了一趟老家,對於這個老在爸媽口中聽說的家鄉,小橫兒是感覺無比的陌生。從出生到現在,也是第一次回來。他,還是更喜歡北京,縱使那隻有個小房子。
除了姥姥,其餘的親戚長輩,他一個也不認識,隻能在爸媽的介紹下隻能機械地打招呼。
終於等到了啟程去開封。小橫兒心中那點小鬱悶才被興奮取代。
剛到開封,就遇到了一場很大的風雪。房屋上,植物上,道路上,都被厚厚的白雪覆蓋。
大雪一連下了好多天,以至於他對開封這座千年古都所有的印象都是白茫茫地。在雪白色的世界中,好像一切汙濁都被掩蓋,世界如此純潔美好。
對於年少的他來說,唯一的體會,那就是冷。
在車站附近的賓館住了一夜,第二天全家就前往了要做手術的醫院。
流程和在北京兒童醫院時差不多,體檢完之後等待著手術就可以了。不過,這回等的時間有些長,足足等了一個星期,才輪到小橫兒。
首先和爸爸一起去一間醫藥室裏去打麻藥。當那針頭注射進身體時,打針時一向不哭鼻子的小橫兒也被疼出了眼淚。隻不過一直咬著牙,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他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疼,他此時對那即將到來的手術隻有恐懼和不安。
手術台邊,小橫兒獨自坐在椅子上,看著醫生們給另一個病人做手術。他要在這裏等一會。那個病人的四肢都被綁了起來。這讓小橫兒更加緊張。小臉煞白。
不知過了多久,那病人手術結束被推出去了。醫生招呼小橫兒爬上手術台,小橫兒聽話的照做著。
躺在手術台上,小橫兒睜眼看著很亮的燈光,醫生們正在將他的四肢綁起。
“馬上……我就要像電視上演的那樣重生了嗎?”
然而下一刻他便什麼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