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軒看著地圖,深冷的目光在泉州和西溪之間徘徊良久,不經意地點了點頭。
當日上午卯末辰處之時,漳州,靖南王府
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王府內充斥著緊張的氣氛,文武官員分作兩堆,圍在一張大圓桌兩側,埋頭看著桌上的地圖,議論紛紛:
“那劉賊定是畏懼王爺與李總督之兵鋒,擇一弱者先下手,打算滅了馬得功後,再與鄭逆負隅頑抗。”
“不然,那劉賊生平自負得很,每戰在前,勇不可當,這次竟然避開施琅,偷襲泉州,想必出自陳永華之手,說不定是要將施琅堵在泉州灣,甕中捉鱉。”
……
隻見圓桌主位上坐著一位中年男子,身著紫龍袍,頭戴紫金日月冠,正閉目養神,不發一語,正是耿繼茂。當年耿繼茂之父耿仲明本是大明遼東重將,恰逢明朝多事之秋,內有李自成等多路反王,外有後金叛亂,耿仲明與尚之信孔有德吳三桂等四人知道明朝氣數已盡,便降於後金。其後四人打開山海關,與清兵一同戰敗李自成,攻入北京,隨後南下征討,屢立功勳,被封為王。耿繼茂隨父征戰多年,經驗豐富,知道劉國軒這次劍走偏鋒,必是出自陳近南手筆,其中圖謀,如今還想不明白,自己還是按兵不動,作壁上觀為好。
突然,殿外一名侍衛高叫一聲“報——”,匆匆闖入殿內,捧拳下跪,焦急地說道:“稟王爺,反賊陳永華領軍五萬,夥同劉國軒水師,於今日上午登陸鎮海,正沿西溪而上,今距漳州不足七十裏!”
耿繼茂猛地睜開雙眼,高聲笑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陳永華黔驢技窮矣!”說罷,轉身走向一旁的桌案奮筆疾書。
一眾官員剛剛聽到軍情的時候還心情緊張,可一看到靖南王的樣子,便已紛紛明白過來:劉國軒調虎離山,纏住馬得功,引開施琅,不過是為了和陳永華合兵一處,攻打漳州。可清軍兵力本就在明軍之上,隻要他們將陳劉兵馬牽製在漳州城下,待福建總督李率泰到來,裏外夾擊,則明軍必敗。想來陳永華劉國軒也是迫於情況危急,無計可施,才行此下策,拚命一搏,冀望老天爺庇佑了。
耿繼茂當即遣人快馬傳書李率泰,裏應外合,將明軍堵在漳州城下,一網打盡,同時傳令各處,收縮兵力到漳州府,堅守待援。
傍晚,酉時一刻,澄海府外軍營。
當耿繼茂以為明軍會快速行軍發步狂奔時,陳永華等三人卻在軍營外歡欣作別。
周全斌雙眼閃爍著熠熠光芒,興奮地說道:“本來還想急攻漳州,讓他俯首求援,可這混球竟自作聰明,這回合該清廷兵敗了。”
陳永華迎風而立,眺望北部漳州方向,笑道:“這耿繼茂如此配合,倒是省了我等好些功夫。大將軍,一切拜托了。”
劉國軒望著一旁滔滔逝去的西溪,全身殺氣縈繞,一語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