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錯誤(2 / 2)

因為這本來就是錯誤。

赤裸裸的不單止是錯誤還有自身。

接受與否承認與否麵對與否都不能改變這錯誤的本身。

不能改變,但可以去選擇。

之前天賜選擇掩蓋錯誤,以勸道別人的錯誤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不停循環,原以為當別人的錯誤結束之時自己的錯誤也會結束,殊不知這不是錯誤地結束而是錯誤地延續。

到最後才發覺別人走的路自己是無法走的。

錯誤可以一樣,但人生卻不一樣。

錯誤的路有好多,但人生的路卻隻有一條,走別人錯誤的路自己也是錯,走別人對的路是一錯再錯,迷失在別人的路上,那麼人生便不再是自己。

當自己不是自己,那麼人生又有何意義?

就算是在錯誤的路上,自己也有權力去做選擇這就是人生。

難道一出生就要順從就要聽命擺布?

既然如此上天為何安排我出生?延續錯誤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在錯誤麵前任何東西都顯得渺小,但上天是公平絕不會出現絕對的情況。

所以在錯誤的麵前必會出現與之對立的東西,正因如此上天才會不斷安排人繼承錯誤延續錯誤,隻等一個人能找出與之對立的。

上天在等。

錯誤也在等。

都在等天賜的選擇。

天賜不知道該做什麼。

更不知道要選擇什麼。

但天賜明白之前是如何勸道小魚,回想之前勸道的一幕,眼前的陶子菡就是昔日的自己,而自己就是小魚。

但自己是自己,不是小魚。

如何做到自己是自己不是小魚呢?

錯誤的路有目共睹,走別人對的路自己卻是一錯再錯,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在虛偽的包裹下讓別人在錯誤的路上找到正確的方向,以此不斷地勸道直至別人成功,但當自己也一樣執行時卻發覺並不如此,那是別人的路為何別人的路自己無法去走?

因為那時的他並不是一個人去走,在他身旁有我。

然而輪到我走的時候卻隻剩下我一個。

孤單地。

用力地前行。

是否這錯誤需要兩個人走才能走出錯誤?

為何小魚和我一起走,至今仍在錯誤的路上不斷徘徊?

當初我說的小魚不聽,我也沒有聽從自己,最後選擇聽從小魚,結果是一錯再錯,若不聽從小魚就可以在一錯再錯的路上折返,如果再聽從自己當初所說的或許就能從錯誤中走出。

難道是小魚的錯才顯得天賜的對?

有天就有地。

有黑就有白。

當錯誤生成的同時正確也一並存在。

錯誤出現的瞬間便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就是一並存在。

錯誤雖然是唐門的錯誤,數百年也在錯誤的路上來來回回,但唐門也都知道也都明白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過為何會越走越遠難以回頭?

因為在錯誤的路上能醒覺的本來就不多,有勇氣回頭的更少,能在來回曲折的路上沿途折返不被迷失的更少之又少。

人走遠了就難以回頭,但天賜尚小,所走的路不遠,比起父母一輩天賜踏出的路很短很短。

此刻的天賜並沒有想得那麼深入,隻是覺得小魚的話是將錯誤不停重覆,那麼自己的話呢?

天賜明白後選擇聽從自己,當初的自己。

很單純地選擇。

單純地去試。

如此簡單。

人生就是如此,年輕就是選擇的資本。

哪怕選擇的是錯誤,因知道是錯誤才會有下一次選擇。

這就是年輕所賦予。

天賜還年輕所以他還有得選擇。

當錯誤出現的時候,沒人知道正確的方向是哪裏。

錯誤的路有許多,但正確的隻有一條,找尋正確的代價有可能是一輩子,也有可能是一代人,隻要錯誤一直存在就會有人前仆後繼地去尋找,哪怕是付出幾代人。

人活在世上本應都在尋找,尋找一個能證明自己的東西,證明自己在錯誤的路上找到正確的人生。

同時以此證明自己活著。

天賜還活著,活著就可以去選擇。

選擇聽從自己所說的去做。

之前如何勸道小魚,就按照勸道的說話去做。

因為那個說話的是自己。

腳尖輕點縱身後躍,左手在樹上一折,以樹枝代劍與陶子菡一戰。

陶子菡看見心中不禁一愣,喜宴時唐天賜可是用右手吃飯,現在卻用左手使劍,不過一愣之之後陶子菡棄劍折枝,同樣以樹枝代劍以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