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從善念看他人,會看見慈悲(3)(1 / 2)

比爾·蓋茨曾說過:“在沒有你之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樣乏味。”的確,在沒有我們之前,父母有自己的夢想,因為我們的出生,他們不得不去拚搏,不得不去放下心中的夢想。父母也渴望著孩子的關心,他們一生的艱辛希望有人傾聽,他們的心結也需要有人紓解,當他們感到真正被傾聽和了解了,心中就會平靜、幸福了。

在電影《心靈點滴》裏,醫學院實習生帕奇接收了一位名為甘乃迪太太的病人,她整天鬱鬱寡歡,連續三周都不肯吃東西,無論兒女如何央求,無論醫師如何勸解,都無法說服她進食,直到帕奇的出現。帕奇認為醫院冷冰冰的機械會使病人感到孤獨無助,他試圖了解每一個病人的內心。

當帕奇問甘乃迪太太有什麼願望時,老太太有些害羞地說:“我從小到大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是在裝滿意大利麵條的水池裏洗澡。”別的醫生都覺得這無比荒誕可笑,但帕奇立刻組織人員布置了一個放滿了意大利麵條的充氣泳池,老太太在裏麵痛痛快快地圓了“在麵條溫水泳池遊泳”的美夢,之後她終於開始吃東西了,而且她的生活重新充滿了微笑。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擁有像帕奇一樣的兒女。

來吧,試著傾聽父母的嘮叨絮語吧。與父母好好地交流一次,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心聲,聽聽他們心中的獨白,好好了解一下,一點一點進入他們的世界,這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你會發現,這足以讓他們喜笑顏開,而且他們心底的聲音會是人間最美的天籟之音,平凡的日子陡增了動人光彩……

◎ 至遠至近,來自內心的溝通 ◎

生活中,這樣的情景經常可以見到:在辦公室緊張地工作了一天,回家後還聽到愛人滔滔不絕地在耳邊講述他(她)在工作中發生的各種事情。這時候,勉強聽下去會讓自己覺得很心煩,而失去耐心又會導致爭吵,甚至影響夫妻感情。忽視了傾聽也就阻礙了溝通,這在婚姻裏是最要不得的。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開心和不順心的事,特別是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倆因為某些事存在著不同看法和意見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如果雙方總是怒火衝衝,以吵架的方式來解決,那生活真是亂了套,也就沒什麼幸福和快樂可言了。

有一對夫妻已結婚10多年了,他們之間偶爾發生爭吵,但這一次吵得很凶,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隻是因為洗衣服的事情。那次丈夫洗衣服忘了搜口袋,麵巾紙被水泡爛了,結果妻子隻穿過一次的運動服上沾滿了白色的纖維。

妻子立馬把運動服拽下來,找丈夫算賬。

丈夫滿不在乎地說:“沒事,你重洗一遍就好了。”

“根本洗不掉。”

“那就重新買一件。”

“你是大款嗎?為什麼洗前不看看?說過多少次了,你為什麼不聽?你根本就是應付,一點愛心和責任心都沒有……”妻子越說越氣,從洗衣服說到做飯,從做飯說到買菜,總之連幾年前給女兒洗尿布沒洗幹淨的事也翻了出來。

丈夫一怒之下,把那件衣服奪過來,給扔到了地上。見丈夫不僅不安慰自己,還胡亂發火,妻子開始收拾衣物,並揚言要離開家。雖然這麼說,她的動作卻是遲緩的,她希望丈夫能主動求和,但丈夫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

妻子失望了,真的離開了這個家,去了娘家,一住就是一個月。其間,她想給丈夫打電話,但她想:“他是男人,要先打給我!”於是,僵持繼續著。悲劇終於發生,丈夫提出了離婚。

事例中,這對夫妻因為一件洗衣服的事情,而導致了雙方之間一場不愉快的爭吵,又因為誰都不願意讓步,最後失去了婚姻,丟掉了幸福。想想真是讓人感慨萬千,為其不值。

事實上,生活瑣事很難評出對錯,婚姻裏哪有絕對的對與錯?走在一起的兩個人,性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難免都會有所差異,在某些事上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見。隻要不是原則性問題,何必和自己親愛的人生氣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很多夫妻之間出現問題多數是因為對彼此的誤解。世界上最親近的兩個人,心的距離卻那麼遠,這件事不是太悲哀了嗎?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障礙,隻有不願意跨越障礙的兩個人,在婚姻生活中,最缺少的實際不是低頭,而是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