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從樂觀看未來,會看見希望(2)(2 / 3)

假期的時候,他沒有回家,留在學校的實驗室,他想在無人的實驗室實踐他的想法,於是,他進行了一次次的試驗,觀察一排又一排的試管,修改一次又一次的數據,卻總是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他也和老師討論過,老師建議他不要好高騖遠,先把該學的東西學好,再去研究高深的東西。

這一天,老師特意找他談了一次話,幹脆地告訴他:以他現在的能力,研究的方向又是偏的,根本研究不出結果,如果再繼續下去,還會耽誤現在的學業。老師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執著是一件好事,但為錯誤的事情執著,是對生命的浪費。”賈楠認真思考了老師的話,再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研究,終於承認,自己的大方向的確出現了錯誤。

為錯誤的事執著,帶來的不僅是一時的失敗和沮喪,有可能一輩子都會在失敗的陰影中徘徊不前,所以,在堅持的同時,也要有足夠的清醒,確定自己做的事究竟有沒有前途。不要把寶貴的時間花在一件毫無指望的事上。嚐試過,確定沒有希望,就要勇於放棄。否則,你就會被現實中的沮喪打倒。

放棄不等於失敗,而是一次重整旗鼓的機會。比起錯誤的執著—— 一種成為慣性的執著,放棄更需要勇氣和魄力。當你確定自己選定的生活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當你確定接下來的路走不通,當你為一團亂麻似的生活鬱悶,是時候檢討一下你的選擇,承認自己錯誤並不是一件開心的事,但一條道走到黑更不明智。

不論你因為失敗而沮喪,還是因為錯誤的執著而憂慮,都應該在歎氣的同時,想想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成功的可能、改弦更張的可能。隻有心中有希望的人才能從一時的失敗和錯誤中看到轉機,因為這樣的人會把事情往好的方麵想,他們知道,生活沒有一定之規,人必須走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在找到這條道路之前,一切錯誤都是嚐試;在選擇這條道路之後,一切失敗都是代價。

◎ 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 ◎

很多時候我們被告知要客觀地看待自己。那麼怎樣看待自己才算客觀呢?要是自視過高,就容易被誤認為傲慢,那就將自己看低一點吧,這樣在別人眼中或許就是謙虛。殊不知,正是這樣的想法害了自己,很多人因為自己貶低自己而變得越來越自卑。

其實,我們更需要高看自己一些,這樣我們會獲得更多的動力。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如果用積極的心態暗示自己,便能將我們的潛能一點一點激發出來,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裏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所以說,我們要為此而更加自信,讓這股力量激勵我們與自己的目標相配合,從而主宰我們的命運。

反之,如果我們用消極的心態進行自我暗示,我們的潛能便會自動隱匿在身體的某個角落,永遠不會出來,那麼神奇的力量自然就得不到發揮和利用。總之,積極和消極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對我們的思考和具體行為會造成不一樣的影響。

有個小女孩,她的左額頭上有一塊小傷疤,她常常為此感到自卑,於是,她很不願意和別人做朋友,也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每天心裏都很低落。

一天,她的媽媽送了女兒一隻漂亮的發卡,並且告訴女兒這個發卡正好擋住了那塊傷疤。女孩對著鏡子一看,果然如此,於是,她立刻覺得自己漂亮了很多,就這樣,高興地上學去了。就在家門口,她剛出門就和對麵來的人撞上了,但是,她笑著主動對人家說“對不起”。

可以說,在這一整天裏,小女孩一想到自己頭上的發卡已將那塊傷疤擋住了,就十分開心,她主動和同學們打招呼,與此同時,她在課堂上還很認真。

“媽媽,你送給我的這個發卡實在太神奇了!我今天感覺很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回到家裏,小女孩便興奮地和媽媽說。緊接著,她又告訴了媽媽當天在學校裏發生的一切。

媽媽愣了一下,說:“你能有這樣的改變真是好事,不過,女兒你今天並沒有戴這個發卡啊,早晨你走後,我在門口撿到了它!”

小女孩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完全可以由不自信轉變為自信,其中能起重要作用的則是以積極的心態進行自我暗示。正是擋住傷疤的那個發卡,讓小女孩一直想著自己不再是那麼醜陋,從而也讓自己增加了自信,隨之,身邊的一切人和事也都跟著變得美好起來。

如此看來,要想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應先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再積極地進行自我暗示。古往今來,凡是獲得成功的人們,對“自我暗示的神奇力量”都了如指掌,也善於運用,而那些總是失敗的人們,卻根本不懂得自我暗示的不可或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