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學習方麵,在工作、生活方麵同樣適用。不努力學習的人,會被苦學者拋下;消極怠工的人,會被勤勞者拋下;消極生活的人,會被命運拋下。所以,我們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
如果告訴你,這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是鯊魚,你相信嗎?據說,它的存在已經超過了四億年,是比恐龍還要久遠的物種。然而世事變遷,許許多多的物種都泯滅在了曆史的長河裏,唯獨鯊魚依然完好無損地生活在海洋中,甚至還成為大海裏的霸主。
那麼鯊魚製勝的法寶是什麼呢?其實,鯊魚並沒有什麼厲害的武器,正相反,它比其他魚類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魚鰾。
相傳,神在造萬物的時候,賦予魚以流線型的身體,讓它們遊動的時候可以減小阻力;同時還給它們短而有力的鰭,讓它們可以自由遊動。但當神把魚放進海裏後,上帝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魚的身體比重是大於水的,一旦停下來就會沉到海底,那麼水壓就會把它壓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上帝又賦予魚一個法寶,這就是魚鰾。
魚鰾可以說是一個隨意控製的氣囊,魚兒們可以調節氣囊來掌控身體的沉浮。這樣,魚在海裏就輕鬆多了,不但可以自掌沉浮,還可以在累的時候停在某處休息。
於是,所有的魚都被裝上了魚鰾,唯獨少了鯊魚。原來,鯊魚天性頑劣,一入大海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神呼喚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找到它。沒有辦法,神隻好先把這件事放一放,結果這事一放就是幾億年。神終於想起了那個頑皮的孩子,但轉念一想,沒有魚鰾,那孩子估計是不能在海裏長久地生存下去的。
神將海裏的魚都招呼過來時,已經分不清它們的麵貌,經過幾億年的變化,所有的魚都變了模樣。看著各式各樣的魚,神發了愁,哪個才是鯊魚呢?唉!或許那孩子早已經不存在了吧。
神問道:“誰是鯊魚?”他本來沒有奢望能得到回答,但沒想到一群威猛強壯、鬥誌昂揚的魚衝上前來。這讓神感到很驚訝,就問鯊魚,沒有魚鰾,你們是怎麼生存下來的。鯊魚解釋道:“沒有魚鰾,我們時刻麵臨著壓力。為了活命,我們不能有絲毫鬆懈,一旦停止遊動,就有可能沉入海底。因此,億萬年來,我們從不曾停止遊動,遊動與抗爭成了我們的生存方式。而這,練就了我們強壯的體魄,我們現在就是海中霸王。”
任何事物的“強大”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就如鯊魚,如果他們有絲毫的懈怠和懶惰,就會被海水吞噬;而永不停歇、積極進取,則讓它們成為海洋中的霸主。
其實,人類也是如此。人類在地球上成了世界霸主,靠的就是積極進取的勇氣。人類跟其他生物相比,力量不夠大,速度不夠快,牙齒不夠鋒利,但是人類有一樣東西與鯊魚相同,那就是永不停歇的進取精神。這讓他們不斷發明創造,勤奮努力,奮發拚搏,最後逐漸強大到成為統治世界的“萬物之靈”。
困境當前,你是如何看待的?是抱怨上天的不公,還是咒罵眼前的遭遇?事實證明,這些沒有任何意義,並不能改變你所麵臨的境遇。與其如此,你不如相信命運,相信未來,守著自己的意誌等待成功的降臨。
祖逖小時候不愛讀書,不知道進步為何物。後來逐漸長大了,他才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覺得如果人不知道讀書進步,就將一事無成,於是開始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學問大有長進。
後來,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稱讚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但祖逖並沒有因此就驕傲和懈怠,他知道一個道理,停止就是一種退步,因此依然堅持讀書。
那時,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二人感情交好,有著共同的理想,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建功立業、報效朝廷。
一次,祖逖在睡夢中被公雞的鳴叫驚醒,便叫醒劉琨,對他說:“有人說半夜雞叫不吉利,我卻不這樣認為,咱們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 ”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仗。兩個人的願望也得以實現,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建功立業;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