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 在自然中滋養孩子的心性
我們的孩子就像“野花”一樣,需要自然的環境:陽光、雨水。請把孩子帶進自然吧,讓他們盡情地感受大自然,這是幫助他們發展感官、豐富知識、體驗情感的好時機。他們的視野將變得開闊,思維變得活躍,價值觀也會得以形成和升華。
■帶孩子進行一次自然之旅
汪寧在同齡的孩子當中是個“佼佼者”。他性格開朗,又博學多聞,很多同學都喜歡和汪寧在一起玩。因為他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一樣,好像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而且汪寧就像沒有煩惱一樣,總是嘻嘻哈哈的,和他在一起玩會讓大家覺得放鬆而又開心。
汪寧能夠有這樣好的性格離不開他父母的教育。汪寧的父親是個攝影師,他們從小就喜歡帶著汪寧四處遊玩。他們認為旅遊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聞,也不會讓孩子因為是獨生子女而覺得孤獨。
在汪寧還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帶他去了很多地方,還留影紀念。在汪寧懂事之後,父母就經常給他講以前旅行的見聞,還讓兒子看小時候的那些照片。他們喜歡帶著孩子去旅遊,而汪寧也喜歡在節假日出去逛逛,長長見識,畢竟書本上看到的和真實展現在眼前的不是同一種感覺。
漸漸地,旅行似乎成了全家的一種習慣。即便汪寧即將麵臨小升初了,他的父母也沒有讓他在節假日裏補課,而是征求孩子意見後帶著他四處遊玩。每次假期過後其他的同學都因為補課過得渾渾噩噩,而汪寧則因為充分地放鬆精神抖擻,學習狀態好得很,而且從來沒有過強烈的厭學情緒。
很多愛子心切的家長都很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廣闊的發展空間,可在無意間卻往往限製了孩子的發展。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隻注重對孩子的外在教育方式,盡量去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望,卻忽視了給孩子精神的引導和關愛,比如說帶著兒子一塊兒去旅遊。
旅遊,那得浪費多少時間!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聲,他們認為自己拚命工作賺錢就是自己給孩子最大的愛,但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躲在家裏,很少接觸人,那麼就會形成孤獨、畏縮、沉默的性格。他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裏玩耍,見到陌生人趕快躲藏起來,很聽話,被大人視為“乖孩子”,但是長大以後很可能會對社會環境產生退縮畏怯心理,很難適應社會。
生活是現實的,家長不要試圖隻通過書本教會孩子生活的智慧,隻有常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才能讓孩子體驗大千世界,才能讓孩子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也能讓孩子免於孤僻。那麼,家長應該帶著孩子去哪裏旅遊呢?
1.各種博物館和名勝古跡
博物館就像是曆史的沉澱,時間都會在這裏停止。博物館當中有很濃鬱的文化氣息,帶著孩子多逛逛,可以讓孩子增長見聞,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曆史是人文堆砌而成的,孩子通過了解名勝古跡背後的故事,會對人生和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當然,去哪裏也要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標準。比如孩子喜歡飛機的話,可以帶著孩子去航空博物館;孩子對遠古生物好奇,可以帶著孩子去自然博物館,等等。
2.帶著孩子出趟遠門
沒有不能懂事的孩子,隻有放不開手的家長。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家長帶著孩子出趟遠門是鍛煉孩子的好機會。去遠處旅遊的時候可以不參加旅行團,帶上地圖和指南,讓孩子和自己一起製訂旅行計劃。
孩子依賴父母是一種天性,在旅行的途中讓孩子也參與到計劃當中,能夠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其實出遠門是體驗生活的一個好機會,不要什麼都給孩子安排好,讓孩子自己拿著車票找座位,適當地讓孩子拿一些行李,都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煉。這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有利於孩子獨立性格的養成。
3.帶著孩子到鄉村走一走
現在很多家庭當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缺少和人交流的機會,節假日悶在家裏,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這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非常不利。家長可以讓孩子在長假到鄉村走一走,感受一下鄉土氣息,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非常有益。
小磊的爸爸今年暑假決定要讓小磊和自己回一趟老家。知道農村沒有寬帶也沒有電腦的小磊非常不樂意去,但是去了之後他被那裏深深地吸引了。村子裏的孩子很淳樸,他們一起到小河裏打水仗,還一起爬樹,晚上吃飯的時候小磊饑腸轆轆,根本顧不上挑食了,吃得很香。一個暑假過去了,小磊長高了,也長得更壯實了,更重要的是,小磊的性格也開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