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自然中汲取愛的智慧
從兒子還小的時候,東東的父母就經常帶他親近大自然,最常去的要數離家不遠的公園和動物園了。
今年春天,東東再一次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公園遊玩。當看到綠油油的草地,東東一下子來了精神,鬆開媽媽的手,一溜小跑來到草坪中間又跳又蹦。
媽媽趕緊喊他過來,並對他說:“東東,小草還很小,而且它們是有生命的。你想啊,如果有人踩到你,或者趴到你的身上你會疼吧,而且還會長不高呢!小草也是這樣。”
聽了媽媽的話,東東認真地點點頭,並表示再也不去踩踏小草了。
在那次之後不久的一個周末,東東和爸爸、媽媽走在路上的時候,發現路邊的玉蘭花開得正豔,就央求媽媽給他摘一朵。媽媽卻說:“東東,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花漂亮,並摘下一朵的話,那麼樹上的花是不是很快就被摘沒了呢?那樣的話,樹木還漂亮嗎?我們也就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吧?”
聽了媽媽的話,東東點點頭,隻是揚起自己的小腦袋衝著花朵聞了聞,然後滿足地笑著離開了。
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以小紳士、小公主的姿態出現在別人麵前。可是很多家長卻不得要領,以至於在培養孩子這方麵素養的時候走了不少彎路。
其實,要想培養孩子的紳士風度和公主氣質,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對其良好的個人修養和愛心的塑造。當孩子具備了這兩方麵的素質,就會很自然地將其最具魅力的一麵展現出來,贏得別人的好感和讚賞。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媽媽給東東做出了很好的引導,讓他學會了愛護自然,珍惜植物。這樣的教育,不是談什麼大道理,而是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領略到了愛的力量。
當然,愛的範疇不隻是包含熱愛動植物,熱愛大自然,它還包含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因為有愛,當一個人遭遇困境的時候,會得到來自各方的援助;因為有愛,當一個地區遭遇災害,會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關心……可以說,“愛”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調和劑。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必將得到加倍的愛的回報;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必將幸福滿溢。
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講,情商的教育是尤為重要的,這關乎孩子未來的性格和認知。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愛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接受愛,也懂得付出愛,並讓愛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1.從自然當中領略“自愛”
自愛是人的本性,是個體生存的基本特征。隻有懂得愛自己,才能有愛別人的能力。孩子往往不是不自愛,而是沒有“自愛”的意識,因為習慣於依賴父母,在父母的保護殼當中生存。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從自然當中學會自我保護,並養成一種習慣。
宋佳不管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都是找父母幫忙。就算摔了一跤,她也要讓爸爸、媽媽用力踩地來報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媽媽意識到女兒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在去植物園的時候用含羞草教育了女兒一番。她對女兒說:“含羞草一碰它就縮了起來,你知道嗎?這是它在保護自己哪!其實我們和含羞草一樣,完全可以保護自己,你看它就不用依賴父母。隻有自己知道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聽了媽媽的話,宋佳若有所思。
孩子如果習慣於任性和放縱,實際上就是一種“不自愛”的行為。正像宋佳媽媽說的那樣,隻有懂得自愛,才會獲得愛。大自然當中沒有複雜的人性,家長可以利用動植物觸動孩子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孩子體會到愛的美好。
2.讓孩子學會愛他人
自愛雖然很重要,但是我們卻不能讓孩子隻知道自愛。如果一個人隻知道自愛,而不知道把愛奉獻給別人,那麼這隻能說是一種低層次的狹隘的愛。隻有做到愛自己,也愛他人,愛他人如愛自己,才算真正有了愛人的德行,正如古人所言,“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
對於人類來說,很多植物和動物都是弱小的,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學會愛護他人。平時孩子如果無意識地照顧了家裏的植物或寵物,家長要及時鼓勵、及時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