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用微笑把痛苦埋葬(1 / 3)

擁抱痛苦,笑對坎坷的命運

有一個男孩子,剛出生時隻有可口可樂罐子那麼大,躺在觀察室裏奄奄一息。他的腿是畸形,沒有肛門,醫生隻好給他割了道深口,讓他能痛苦地排便,而且他的膀胱和腸也不正常。醫生斷言,孩子幾乎不可能活過24小時!然而,他掙紮著,活過了一周,又是一周……他頑強地活了下來。

他實在太小了,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像龐然大物。膽怯的他對任何比他大的東西都充滿恐懼,甚至家裏的狗也經常欺負他。父親經常對他說:“孩子,你必須自己麵對一切恐懼,勇敢起來!”

當他背著比他個頭還大的書包,坐在輪椅上開始憧憬新的生活時,他壓根也沒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卻是噩夢。個頭矮小的他成了學校調皮學生的玩偶。他們掀翻他的輪椅,弄壞他輪椅上的刹車讓他從走廊直接“飛”進老師辦公室,最惡劣的一次是幾個同學用繩子綁住他的手,用膠紙封住他的嘴,把他扔進垃圾箱裏,接著在垃圾箱外點起了火,滾滾濃煙令他窒息,他恐懼極了,直到一位老師將他解救出來……

他終於無法忍受了,回到家,想著自己一次次被折磨、被侮辱的遭遇,他放聲大哭。他想到了自殺,但他還是舍不得疼愛他的雙親……

高中畢業後,他決定給自己找個工作。每天早上,他趴在滑板上,敲開一家又一家的店門,問店主是否願意雇用他。可等人家打開門時,根本就沒有發現幾乎趴在地上的他,就又把門關上了。

經過無數次應聘失敗後,他終於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他每天淩晨4點半起床,趕火車到鎮上,然後爬上他的滑板,從車站趕到幾千米外的工廠。盡管生活艱辛,但是能夠自食其力,他勇敢而快樂地活著。

他12歲起,就開始打室內板球,後來還喜歡上了舉重與輪椅橄欖球。他對運

動的執著熱愛,使他取得了一係列好成績,相繼獲得了1994年澳大利亞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以及2000年全國健康舉重比賽第二名。他就是約翰·庫緹斯。

後來,常有人追問他的種種故事;終於,在一次午餐會上,約翰應邀做了簡短的演講。他的經曆與現狀讓在場的觀眾熱淚盈眶,贏得了熱烈的掌聲。那次經曆讓約翰猛然發現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在講台上,講出自己的掙紮與拚搏,講出自己的恐懼與憂傷,講出自己的渴望與夢想!

如今,約翰已在190多個國家作了800多場演講,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激勵和影響了無數聽眾……

任何苦難我們都必須勇敢麵對,如果輸了就會輸掉一切,如果贏了則贏得了命運。一切皆有可能,永遠都不要放棄信念。麵對坎坷的命運,我們應當擁抱痛苦笑對人生。

衝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橇上

西方聖誕節裏不可缺少的歌——《鈴兒響叮當》,它的作者正是皮爾彭特。這是他在一個聖誕前夜,作為禮物,為鄰居的孩子們寫的。歌中沒有耶穌,沒有聖誕老人,有的隻是風雪彌漫的冬夜,穿越寒風的雪橇上的清脆的鈴鐺聲,有一路的歡笑歌唱,不畏風雪的年輕朋友的美好心靈。

皮爾彭特或許沒有想到,他一生中偶一為之的作品居然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與他個人的人生遭遇產生了強烈的反差。19世紀,美國人約翰·皮爾彭特從耶魯大學畢業,遵照祖父的願望,選擇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他的生活看上去充滿希望。

然而,命運似乎有意捉弄他,皮爾彭特對學生是愛心有餘而嚴厲不足,很快就為當時保守的教育界所不容,結果很快結束了教師生涯。

但他並不在意,依然信心十足。不久他當了律師,準備為維護法律的公正而努力。但他似乎一點都不理解當時流行的“誰有錢就為誰服務”的原則。他會因為當事人是壞人而推掉找上門來的生意;如果是好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又不計報酬地為之奔忙。

這樣一個人,律師界感到難以容忍,皮爾彭特隻好又離去,成了一位紡織品推銷商。然而,他好像沒有從過去的挫折中吸取教訓,看不到競爭的殘酷,在談判中總讓對手大獲其利,而自己常吃虧。於是,隻好再改行當了牧師。然而,他又因為支持禁酒和反對奴隸製而得罪了教區信徒,被迫辭職。

1886年,皮爾彭特去世了。在他81年的生涯中,似乎一事無成——除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

“衝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橇上,快速奔馳過田野,我們歡笑又唱歌,馬兒鈴兒響叮當,令人心情多歡暢……”

他雖然在事業上沒有成功,但這並不說明他的理想和追求沒有價值。今天,他的歌聲凝固在人們的心靈深處,不正是有力的說明嗎?

愛因斯坦曾說過“通向人類真正的偉大境界的道路隻有一條——苦難的道路。”苦難換種角度看其實是上帝對人的饋贈,隻要在苦難中懷抱美好思想並堅持下去,那苦難過後就是現實中的一片美好。

用左腳描繪出輝煌的人生

《夏天的影子》、《茂盛的百合花》、《錦繡前程》等這些名著都是愛爾蘭作家克裏斯蒂·布朗的遺著。

一直到5歲,小布朗還不會說話,頭部、身軀、四肢也都不能活動,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可情況始終沒有什麼好轉。最後連家裏人也失去了信心,認為他可能要這樣過一輩子了。

有一天,躺在床上的小布朗正在看著妹妹用粉筆畫畫玩,他忽然伸出了自己的左腳,把妹妹手裏的粉筆夾了過來,在床沿上亂畫起來。

妹妹大聲哭喊:“給我粉筆!給我粉筆!”哭喊聲招來了媽媽。媽媽的眼光沒有停留在妹妹身上,而是落在了小布朗的左腳上。她高興地驚叫道:“他的左腳還能動!”

真是喜從天降啊。母親認為自己的兒子還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她開始教他用左腳寫字。布朗的頭腦並不笨,他第一天晚上便跟媽媽學會了英語字母“A”。1年後,26個字母他都能用腳寫下來了。

他繼續刻苦學習,除了寫字,還要看書。全家人省吃儉用,節省下錢來為布朗買兒童讀物和文學名著。布朗對文學作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隨著布朗一天天長大,他慢慢能說話了。他想要寫信、做讀書筆記,還想試著練習寫作。這樣一來,笨拙的左腳趾就不太勝任了。他對媽媽說他要一台打字機。

媽媽遲疑地對布朗說:“孩子,買了打字機,你怎麼使用呢?你沒有健全的手啊!你能學會用腳趾打字嗎?”

布朗回答媽媽說:“是的,媽媽,我沒有健全的手。但我有一隻健全的腳,我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腳趾打字的人!”

母親想方設法替兒子買來了一台舊打字機。布朗把打字機放在地上,自己半躺在一把高椅上,用左腳按動鍵鈕。他像著了迷一樣,整天地練習。累了,就用左腳趾夾住筆畫畫。

由於腳趾掌握不好打字的力度,所以剛開始打出的字,不是模糊不清,就是打爛了紙。但布朗一點也不灰心。他仍然著迷似的堅持練習,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沒有中止過一天。他的左腳趾長出了老繭。終於,他打出了力度適中、清清楚楚的字,而且還能熟練地給打字機上紙、退紙,還能用左腳趾整理稿件。

布朗學會打字後,寫作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他把自己想寫一部小說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知道兒子是個有決心、有毅力的人,她也理解兒子的心情,可她知道寫作比學習打字不知要難上多少倍,她擔心兒子一旦失敗會承受不了心靈上的創傷,她不想讓這個不幸的孩子再受什麼傷害,再平添許多痛苦。另外,她也覺得,兒子還是個小孩子,沒有多少生活閱曆,有什麼可寫的呢?於是她勸慰兒子:“孩子,你有雄心壯誌,媽媽很高興。但是,人生的道路是很曲折的,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呢?我看你還是好好休養,讀讀小說,畫畫圖畫,玩玩打字機就行了,不要想得太多了。你現在年紀還小,等以後再說吧!”

“媽媽,人活著就應該有所追求。我是一個殘疾人,喪失了生活中的許多樂趣,別人都看不起我,兄弟姐妹們也把我當成包袱。我要奮鬥,我要讓人們知道,我是一個有用的人。”

布朗躺在床上,靜靜地回憶著自己自記事以來不幸而坎坷的人生經曆,決定一定要把自己的生命曆程寫成一部自傳體小說。他在心中醞釀著。

過了幾個月,布朗已經用他的左腳打出了他第一部小說第一章的初稿。

他首先把它念給母親聽。母親被小說主人公的痛苦遭遇和堅強性格深深打動,她流著淚聽兒子念完,然後把兒子緊緊摟在懷裏,對兒子說:“孩子,一定要堅持下去,我相信你會成功!”

不知寫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知費了母子倆多少心血,不知克服了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不知經曆了多少次的失敗和挫折,終於,在布朗2l歲的時候,他的第一部自傳體小說問世了。他把它取名叫做《我的左腳》。他想在小說的標題中,就開門見山地告訴人們:“我的左腳支撐起了我的整個生命,我的左腳在創造著自己不屈不撓的生活。”

布朗雖然隻能用左腳來寫小說,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不斷拚搏。16年之後,他的又一部自傳體小說《生不逢辰》也出版了。再後來又出版了許多書,每部書都打動了讀者,布朗一下子出名了。

以頑強的意誌、堅持不懈的精神同命運作鬥爭,原本暗淡的人生,也會變得燦爛。限製因素的大小,取決於你的態度

弗蘭克斯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如願從了軍,但是一次戰爭中一塊手榴彈片戳進了他的左腿,沒辦法的情況下做了截肢手術。但現今看來,退伍似乎是唯一的選擇。盡管弗蘭克斯感到自己仍有許多值得發揮的東西,比如作戰經驗、技術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貢獻給部隊,不過他也知道,受過重傷的軍人很少有回到現役的:他們必須通過每年1次的健康考核,包括徒步行軍2千米。弗蘭克斯吃不準自己戴著假肢能否勝任那項任務。

手術後最讓弗蘭克斯感到悲哀的,是他再也不能在棒球場上一展雄姿了。他在西點軍校時曾經是棒球隊的隊長。在每周舉行的棒球賽中,輪到他擊球時,都得靠別人代他跑壘。

有一天在等候擊球輪次時,弗蘭克斯注意到一名隊友滑進了第三壘。他想:“如果我做同樣的嚐試,情況會怎樣呢?”

當弗蘭克斯擊球時,他一棒把球擊到了場中央。他揮手叫替其跑壘者讓開,自己邁動僵硬的腿,開始了痛苦的跑步。在第一壘和第二壘之間,他瞅見外野手將球拋向第二壘的守壘員。他於是閉上眼,拚命使自己往前衝,一頭滑進了第二壘。裁判喊道:“安全入壘!”弗蘭克斯欣慰地笑了。

幾年後,弗蘭克斯率領一個中隊穿越惡劣的地形進行戰地訓練。上司懷疑一位截肢者能否接受這種挑戰,但弗蘭克斯用行動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這使我跟士兵們的關係更為密切,”他說,“每當我的假肢陷入泥濘時,我就叮嚀自己:‘這便是你無腿可站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