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聞天籟(1 / 1)

這是個喧囂的世界。我常常感到在各種聲響的包圍之中無地自容,卻唯獨不聞天籟。但最近茶園台一宿,一種久違的聲音又叩啟了我塵封的記憶。

茶園台位於寧鄉黃材水庫左側的半山腰裏,30多個澳大利亞朋友在這裏學習中國的中醫保健和民俗文化。房子是純泥木結構,即是地麵也不用水泥之類的現代建材,而是用傳統的三合土。人們沒有想到神農氏和有巢氏的發明忽然受到大海對麵那些高鼻子的青睞。因為旅遊局邀我給老外講當地的人文曆史和民俗,我便有幸夜宿於此了。

這裏四周樹木繁茂,兩廂竹林掩映。由於水的阻隔,來人不多,因而保持了比較原始的自然生態。除了常見的鬆杉柴草外,還有不少叫不出名來的樹種和別的生物。天陰陰地刮著風,盡管時值盛夏,身著短袖襯衫走在林間時尚嫌手臂微冷。山溝裏看上去一片蕪雜,流出的水卻晶亮亮不帶一粒塵埃,掬一捧潑到臉上,涼透肌膚,接進屋就是真正意義的自來水。大自然的安排多麼奇妙,多麼合理,其自我保護能力也是令人驚歎的。

天漸漸黑下來時,夜便把一切掩蓋了而隻留下聲音。由於有點疲勞,我便早早縮到了床上。風尚在刮,窗戶在輕輕地抖動,竹林子搖出了一陣細響;宿鳥輕啼,昆蟲唧唧,泉水叮咚,不知不覺,在這大自然的交響曲中,我便深深地睡去了。

睡得早便醒得早。醒來時一切風平浪靜,宿鳥不鳴,昆蟲不唱,但分明覺得有一種嗡嗡聲發自空間,且愈漸清楚。這是一種遙遠而熟悉的聲音。我仔細品味,不是鍾擺,不是電流,不是電話、BP機,不是引擎聲,不是氣笛,更不是冰箱、空調壓縮機發出的那種拉肚子似的聲響。這是天籟,一種純淨的發自自然界的聲音,它溫柔得使人發酥,和諧得令人心醉。這聲音實在太熟悉了,它輕撫過我多少兒時的夢。當母親有大量的家務沒有做完先把我送到床上的時候,當想起明天誰生日有頓好吃而難以入睡的時候,當惦記著“六一”節文藝演出醒得特別早的時候,都是這種聲音陪伴著我。我仿佛又回到了從前故鄉的土屋,而且格外感到了自我的真實和純粹。於是,我真的就是那個在牆根下捉螞蟻,在屋角裏抓土鱉,在壁縫裏掏蟋蟀的我了……

我欣然坐起,窗外已經有了曙色。推開窗戶,便撲進來一陣花香,其時潺潺流水依舊……

(原載2000年3月21日《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