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8章 6徐悲鴻:筆墨揮灑傲骨在(1 / 1)

第十四章6徐悲鴻:筆墨揮灑傲骨在

徐悲鴻是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不僅因高超絕妙的畫聞名於天下,他的風骨更為世人所盛讚。正如他的那句著名的座右銘所言:“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生逢亂世,他時刻不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繪畫之中,希冀用畫筆喚醒民眾的自救意識。

1941年,蔣介石發動了“皖南事變”,在中大藝術係任教的徐悲鴻懷著無比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盤溪籌辦的中國美術學院,然後滿懷悲憤地畫了一幅《怒貓圖》。圖中一隻小老虎似的雄貓立於巨石上,豎起兩耳,怒睜著一雙像電燈泡一樣閃閃發光的圓眼睛,貓須挺直如利錐,咬牙切齒,微張巨口,麵向紙外做捕鼠狀。不久,田漢來訪,見到這幅畫後讚不絕口,當即在畫幅的右上角題詩一首。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許多國立學府隨政府遷來重慶,遺憾的是沙坪壩學校雖多,卻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更不見有能出版和銷售進步書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學子一再呼籲,渴望有人來辦成這件好事。當時有個名叫陳汝言的江蘇人,想順應民心,辦一個正風出版社,但苦於缺乏開辦經費。李公樸教授給陳汝言獻上一計,說:“要錢隻有找徐悲鴻。他的畫是熱門,一匹‘馬’就賣了500元。”陳汝言聽後便從沙坪壩過江來到江北盤溪找到徐悲鴻,大膽講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悲鴻聽後沉思片刻,然後用鄭重的語氣回答說:“我雖不是富翁,但出點錢是辦得到的。不過要辦就得辦出自己的特色,應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國內的好作品。你回去找中央大學的一些知名教授擔任編委,他們答應了再來找我要錢。”幾天之後,陳汝言把編委會組織好了又來到盤溪,徐悲鴻立即拿出2000元交給陳汝言做開辦費,並說:“這是我賣的兩匹‘馬’的價錢。”不久,正風出版社就在沙坪壩正式開張了,出版了很多享譽文壇的世界名著和國內進步書籍。

徐悲鴻畫貓體現了其心一腔正氣的氣概,而其贈馬則是這一腔正氣的現實體現。無論在繪畫之中,還是繪畫之外,徐悲鴻的傲骨風範都不曾改變。正是傲骨風範成就了他對繪畫的一生執著熱愛,成就了一代大師徐悲鴻。

有人曾說,徐悲鴻之所以成為一代大師,是因為他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生逢亂世,卻又得遇貴人提攜,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方成一代大師。但如若缺失了徐悲鴻的傲骨風範,缺失了他一心的執著,再有天時、地利、人和,也難以成就一個超然的自我。人生之中,倘若沒有半點傲骨,也就注定了庸庸碌碌的一生,也隻能在煩惱的泥潭中身陷,難以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