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小本創業新好項目係列一 有品還不貴的特色餐飲店鋪(1 / 3)

難道今天的中國市場真的容不得新老板創業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仍看到有很多創業者以獨到的眼光選擇新好項目,依靠少量的本金堅持不懈,終至成功的例子。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試想,在千篇一律的市場上突然冒出一個充滿新意和個性的小店或公司,怎麼會不吸引人呢?選擇這樣的創業項目,關鍵在於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市場邊角中搜尋出新穎又有前景的項目來。

中國市場上擁有世界數量最多的消費者群體,雖然同樣遭遇了2008年經濟危機的洗禮,但比之喜愛信貸消費的歐美國家,內需上仍有巨大的潛力可挖,2009年已經顯現出了迅速的市場複蘇力。對於小本創業者來說,求大求規模是不可能的,但尋找一個填補細分市場空白的項目卻是個明智選擇。下麵的五類較適合進入的創業領域,每個領域遴選小本(本金在10萬元以下)新好項目,輔以創業實戰案例,可以為有心從小做起的創業朋友們提供一些啟發。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們永遠關心的話題,飲食業也是永不過時的開店首選領域。開個餐飲店?說說容易,真的要做卻不是那麼簡單。現在人們越來越吃,越來越在乎吃了,飲食再也不隻是生存的需要,而上升為一種生活享受。這個趨勢外部經濟環境再怎樣動蕩也不用去懷疑。“吃”不僅僅是要填飽肚子,更是要吃出健康,吃出營養,吃出樂趣和個性。大眾對“吃”態度的變化決定了飲食業市場也要做相應的變化。因此,當今情勢下,在飲食業開店就是要緊緊抓住人們在飲食上“求新”“求品”和在價格上“求廉”這一心理,在這三點的結合上做足文章。

作為小本餐飲項目,也許你覺得世界級餐飲店的成就無法企及而感歎,也許為手中的開店資金缺乏而困惑。不要急,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子。下麵的幾個餐飲店開店案例的主角全是普通百姓,他們經營的食品雖然沒有像肯德基麥當勞世界級名店那樣影響廣泛,波及全球,卻也都在鄉親四鄰中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和效益。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也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並獲得進一步發展。這全要靠他們所堅持的獨特的“美食經營”理念,讀了他們的故事,你會得到一些新的啟示。

新老板起步案例1:在火鍋紅海中闖出一片天

京城的美食業可稱是麻辣的天下現在,在麻辣餐館遍天下的時候,為什麼還有人敢迎風而上呢?

經營辣螃蟹,女老板徐亞蓉可是京城頭一家。所謂辣螃蟹火鍋,是螃蟹七八分熟時,澆上紅油燜熟,螃蟹的鮮味能很好地被保留下來。吃完螃蟹,還可以就著火鍋底料接著涮其他東西,鮮味也會隨之滲透進去。

徐亞蓉春節回老家重慶時,被帶著吃了頓“辣螃蟹火鍋”,她一口氣連吃了四頓。回到北京後,她發現隻有一家辣螃蟹店,她試著去吃了次,發現口味差很多。徐亞蓉當時正琢磨著開一家自己的餐飲店,辣螃蟹也許是個好的契機。後來,她特意回了趟重慶,找到了可心的廚師。8月18日,挑了個吉利的日子,“辣螃蟹火鍋”店正式開張營業了,徐亞蓉給自己的小店起了個講究的名字——“龍溪鎮”。

做飯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龍溪鎮”的主打自然是獨此一份的“辣螃蟹火鍋”,當然還有近一年來風行起來的“香辣蟹”和“重慶老火鍋”。雖同為四川名鍋,重慶火鍋和成都火鍋有很大的區別,重慶火鍋以純牛油做底料,鹵味重一些,不會因為煮得時間長了發鹹或發酸。

新好項目優勢策略:

徐亞蓉對吃很講究。她特意為配辣火鍋準備了老蔭茶,這種茶需要煮半個小時以上,“在重慶,講究的火鍋店都給客人準備這種茶,可在北京就很少有人注意這樣的細節。為了保持原汁原味,“龍溪鎮”所用的辣椒、花椒、薑……都是從四川直接運來的,現在就差水不能打包托運了。

在她看來,餐飲包含的範圍太廣了,光是管理大店的上百來號人就是一門學問。在管理上,前廳她請了一個主管,廚師也選有廚師長,他們有自己的工作流程。人少,店主並不用操什麼太多的心。另外,她還有成文的管理規範,是對工作時間和服務員妝飾等的規定。

新老板起步案例2:遠離油膩的健康素菜店

“火腿腸”、“烤乳豬”、“海參”,各式各樣的美食擺在麵前,如果不說,你是絕對猜不出這是齋菜做的。而這就是曾在“廣州國際美食節”上推介自己開發生產的深加工齋菜的李偉東開的素食食品店。